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元 青釉瓶 / 元 青釉貫耳瓶 / 元 月白釉貫耳壺

迷霧繚繞的哥窯(上)

文∣牟寶蕾 圖/攝影∣牟寶蕾

煙雲迷濛、霧靄蒸騰的一場雨後,杭州鳳凰山半山腰的一處古窯址從黃泥下暴露了出來。此後,自古以來聚訟紛紜的哥窯問題,有了更進一步的新轉機。不過,這處窯址的屬性是什麼?它與哥窯的關聯度如何?在哥窯窯址這一最關鍵的依據沒有真正獲得前,對哥窯進行深入研究仍深有必要,最起碼可以確立科學的方法論,以此驅散籠罩在哥窯之上的人為製造的迷霧,推進有關哥窯的各類問題,最大限度地接近事實的真相。
據元明文獻的可靠記載,「哥窯」是從「哥哥洞窯」演變而來的。元人孔齊的《靜齋至正直記》云:「乙未冬在杭州時,市哥哥洞窯器者一香鼎,質細雖新,其色瑩潤如舊造,識者猶疑之。會荊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窯絕類古官窯,不可不細辨也」。此條「直記」將哥哥洞窯的時代為元代、地點在杭州、產品特徵極類似古官窯瓷器都說得非常清楚。杭州鳳凰山窯址所出土帶有八思巴字的窯具,亦說明此處窯場的燒造年代為元代,與文獻所載一致。窯址中部分黑胎乳濁釉的優質青瓷確實「絕類古官窯」,不僅釉面特徵「瑩潤如舊造」,造型方面也與南宋官窯青瓷酷似。考古資料與文獻記載完全相符,故杭州鳳凰山古名「哥哥洞」之地的燒製黑胎乳濁釉青瓷的元代窯場,就是孔齊所記載的哥哥洞窯。不過,由於傳抄時的脫漏,哥哥洞窯在同一條記載中再次出現時則誤寫為「哥哥窯」,至明早期,「哥哥窯」被簡稱為「哥窯」。本來所在清晰的窯名,就這樣變為所在不明的窯名了。
成書於洪武廿一年(1388)的《格古要論》的「哥窯」條記載:「哥窯,舊哥窯,色青,濃淡不一,亦有鐵足紫口,色好者類董窯, 今亦少有。成羣隊者,元末新燒者,土脈麄燥,色亦不好」。在《新增格古要論》中則記為:「哥哥窯,舊哥哥窯出,色青,濃淡不一,亦有鐵足紫口,色好者類董窯,今亦少有。成群隊者,是元末新燒,土脈粗燥,色亦不好」。
在《格古要論》和《新增格古要論》中的「哥窯」或「哥哥窯」條目中,都提到了「舊哥窯」或「舊哥哥窯」,其所對應的就是《靜齋至正直記》中燒造「絕類古官窯」瓷器的窯,雖然「舊」屬於哪個時段不明晰,但從「成群隊者,是元末新燒,土脈粗燥,色亦不好」的記述可以看出,元代早中期的產品絕類古官窯;元末的器物「土脈粗燥,色亦不好」,問題在於「粗燥」指的到底是什麼顏色?這一點沒有說明,但肯定不是「古官窯」的那類粉青色。至正十九年(1359)的一場兵燹給杭州城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位於鳳凰山上的哥哥洞窯也不可能倖免於難,之後哥哥洞窯再度燃起窯火所燒的就是「土脈粗燥,色亦不好」的瓷器。「土脈粗燥」說明瓷土的舂搗、淘洗、練泥、陳腐等加工工序變得粗疏了,而同一種原料還會因加工方法的不同,導致氧化物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出現差異,從而造成產品品質的不同。哥哥洞窯遺址出土的產品可分為截然不同的兩類:一類燒於元末以前,品質較高,「色好者類董窯」。同書對「董窯」瓷器的描述是: 「淡青色,細紋,多有紫口鐵足,比官窯無紅色,質粗而不細潤,不逮官窯多矣,今亦少見」。其實,「類董窯」的器物,就是元人所說「絕類古官窯」的優質青瓷。一類是元末所燒的劣質瓷器,質地粗糙,釉色普遍偏灰或泛黃,有的還呈現出乳濁的月白、米黃色,即「土脈粗燥,色亦不好」,與「絕類古官窯」的粉青釉瓷器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又由「新燒」二字可以看出,哥哥洞窯的歷史在元末曾中斷過,其「絕類古官窯」的製瓷工藝隨著其歷史的短暫斷裂而湮沒了。元末以後哥哥洞窯的月白、米黃釉瓷器,正是後世所謂哥窯瓷器的先聲。
細讀《格古要論》「哥窯」條,可以清晰地看到,該書所說的哥窯,其實從頭到尾就是鳳凰山上的哥哥洞窯,而與後來定型的哥窯毫無關係。《格古要論》這條記載沒有指出哥哥洞窯的設窯地點,但卻明確了其年代與產品特徵。
明人王士性的《廣志繹》記載:「官、哥二窯,宋時燒之鳳凰山下,紫口鐵腳,今其泥盡,故此物不再得」。明人高濂的《遵生八箋》,刊刻於明萬曆十九年(1591),此書在論述官窯的同時,對哥窯也做了較為詳細的敘述:「官窯品格,大率與哥窯相同,色取粉青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所謂官者,燒於宋修內司中,為官家造也,窯在杭之鳳凰山下,其土紫,故足色若鐵,時云紫口鐵足。紫口,乃器口上仰,釉水流下,比周身較淺,故口微露紫痕。此何足貴?惟尚鐵足,以他處之土咸不及此。哥窯燒於私家,取土俱在此地」。此二條文獻記載官、哥二窯都在鳳凰山上,對窯址地點的記述是正確的。南宋在杭州為宮廷燒製青瓷的窯場有內窯、續窯和郊壇下官窯,內窯位於萬松嶺東側的山坡上,內窯廢棄之後在鳳凰山東北面的山腰上設窯繼續燒瓷,此窯即續窯。沿鳳凰山向西至將臺山,其南為烏龜山,南宋朝廷於開禧二年(1206)前不久在郊壇下設立的窯場,就是今人所稱的郊壇下官窯,它位於烏龜山西麓。其實,萬松嶺與烏龜山皆為鳳凰山的餘脈,也就是說南宋專為朝廷燒瓷的窯場皆設在鳳凰山上。

 
  全文請見《大觀》2023年2月號第161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