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等價值的遺物和遺跡,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種象徵。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地大物博,珍貴文物不計其數。北京故宮博物院作為收藏單位,目前共收藏了一百八十六萬二千六百九十件(套)文物。作為一名文博從業者,深知在眾多文物中保存完整且精美者僅占少數,絕大多數文物出土時便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壞,需通過後期整理修復後才可向世人展示。文物碎片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平面的二維碎片,例如書畫、壁畫;一類是弧面的三維碎片,例如陶瓷、青銅器。筆者有幸參與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南大庫區域二○一四〜二○一六年度瓷片埋藏坑出土瓷片的拼對整理工作,本文將以此工作內容為例,分享以下幾點體會與思考。
二○一四〜二○一六年北京故宮考古研究所在故宮西南角的南大庫區域發現了多個瓷片集中埋藏坑。其中在二○一四年瓷片埋藏坑中清理出數萬片官窯瓷片,按照北京故宮博物院瓷器藏品依釉色分類的標準,可大體分為:青花、釉裡紅( 包括青花釉裡紅) 、黃釉、紅釉、白釉、藍釉、醬釉、紫釉、暗茄皮紫釉、黑釉、黃地綠彩、綠地紫彩、白地綠彩、青花五彩、白地礬紅彩、豆青釉礬紅彩、礬紅地拔白、粉彩、琺瑯彩、仿哥釉等,共計廿個品種。年代最早為明洪武時期,最晚為清宣統時期,明代瓷片占比約一○%,清代瓷片占比約九○%(圖一);在二○一五年發現的H2灰坑中出土青花瓷片一八八片,白釉瓷片六十一片、醬釉瓷片四五七片、黑釉瓷片一○六片,其中絕大多數為明代民窯瓷片;在二○一六年發現的瓷片埋藏坑中共計出土遺物七七七七件(片),九○%為清代康熙時期的青花瓷片,其品種基本涵蓋於二○一四年出土瓷器的品種之類(圖二);此外,坑內還出土有陶器廿八片、玉石器廿三件、骨蚌器十六件、銅鐵器卅件、建築構件一三八件等其他種類遺物。
南大庫區域曾是清宮瓷器庫庫址之一(圖三),一直沿用至民國十三年(1924),故這些瓷器很可能原屬於瓷庫收貯。通過三年來的清理與發掘,該區域出土了數以萬計的明清瓷片,為運用考古學理論和方法對院藏文物進行研究,提供了考古學材料依據;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相關專題展覽豐富展品類別拓寬科研視野,提供了考古學支撐;同時也為深入認識清宮舊藏文物的原始儲存與管理制度,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瓷器殘片從發掘出土至最終修復完成會花費較長的時間,瓷片拼對前大致需要經歷以下一些步驟:
一、首先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規程要求進行科學的發掘,根據探方中的出土單位(地層堆積逐層)對瓷片進行提取和編號;
二、提取時要分袋裝好,在每只袋子的內外應注明編號與數量,然後將出土瓷片集中運到室內進行初步清洗,洗掉表面附著的泥沙,刷洗沖淨後需將瓷片進行晾曬,待晾乾後即可進行下一步;
三、根據提取記錄將已水洗乾淨的瓷片每片逐一編號,此時通常在瓷片表面貼上標籤紙或在斷茬口處書寫編碼;
四、編碼寫完後再按照瓷片的釉色、器型或紋飾進行分類與揀選,例如青花瓷可分為一類,單色釉可分為一類,碗可分為一類,盤可分為一類等;
此時已完成了瓷片拼對之前的所有準備工作,最後選取需要
拼對的一類器物標本,方可開始進行瓷片拼對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