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起)李清源的邊款  李清源近照(攝影•洪國峻)

篆刻家李清源訪談

文∣李思潔  圖/攝影∣李清源

李清源,字子澈,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現任中華民國篆刻學會秘書長,台灣印社、玄修印社、玄心印社社員。過去少有雜誌針對李清源的創作歷程作專訪,僅在《臺灣藝術經典大系•方寸乾坤》中可見較為詳細的學印歷程。本刊專訪李清源,為其學印歷程、印風及在篆刻路上走來的心得感想,與讀者分享。

習印

在進入師大美術系之前,李清源對於篆刻毫無概念。選擇師大美術系的理由相當簡單,只是因為「從小喜歡畫畫」。高中時代,李清源先選擇了自然組,發現與自己的想像不合,又轉為社會組,當了一年的重考生。也是在這個時候師大美術系宣布學、術科分開考試,這個機會讓李清源進入了師大美術系就讀。

李清源是高雄縣人(現已改稱高雄市),雖然自小對畫畫有興趣,但沒有正式向老師學習過畫畫,有時候畫得好,有時候又畫得不怎麼樣。直到重考時,來到臺北,才感受到補習班的威力,雖然有效,確也有些板滯。所幸師大美術系當時為第一屆學、術科分開招考,術科不足的,李清源便用學科補足。「許多同學原先都是念復興美工的,術科很強,學科則剛好過門檻;我正好與他們相反。」李清源說道。而接觸篆刻,又是另一個機緣。考上大學後,需要到成功嶺受訓。當時的輔導長正好請人刻了一方「螢窗映雪兩相宜」的印,便拿給李清源看,問他會不會刻。回到師大後,李清源發覺「篆刻」似乎是可以自己摸索的,便開始去買石頭,開始了篆刻的路。而他的第一方印,亦是「螢窗映雪兩相宜」。李清源便由此,起始以後他的篆刻之路。

李清源的篆刻始於自學,以飛鴻堂印譜入門,自己買印石、買刀,看到印譜裡喜歡的句子,就這樣刻了起來。李清源笑說,當時雖然會刻,但對於「篆刻」的學問仍是一知半解,專業術語等一概不知。美術系的課程一直到大三才有王北岳老師開設的篆刻課程,而李清源自大一開始自己刻印,至大二時已累積了一、二百方的刻印。當時一學期的修課不過只需刻出四、五方印交作業,而李清源一年的刻印就多了其他學生數十倍。王老師一次看了他的印,說了句:「你的印泥怎麼這麼差?」李清源當時茫然不懂印泥好壞的差別,只知道去店家買時,店主推薦了什麼便購入;學長問他:「邊款怎麼不刻?」他亦不知何謂邊款。

 
  全文請見《大觀》2012年11月號第38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