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南宋 餘姚官窯青瓷梅瓶 / 南宋 餘姚官窯青瓷薰爐 / 南宋 餘姚官窯青瓷六曲花口折腹盤

南宋餘姚官窯小識

文∣牟寶蕾 圖/攝影∣牟寶蕾

金兵橫掃中原的狼煙和血雨腥風,撲滅了北宋統治者的奢靡之夢,皇室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悻悻地逃到江南,不得不草創諸事,「惟務簡省」。在南宋的宮廷生活和統治者的許多活動中,陶瓷器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正因南遷時從故都攜來的陶瓷器數量有限,宋高宗遂命人在臨時駐蹕的越州,燃起了第一把燒製陶瓷器的窯火。南宋早期奉命承燒御用陶瓷器的窯場坐落於餘姚縣的低嶺頭、寺龍口等地(今屬慈溪),此即南宋的第一個官窯─餘姚官窯。
一九八○年代,專家針對浙江慈溪低嶺頭一帶的窯址進行了調查,發現此地的南宋窯址出土的灰胎乳濁釉青瓷,不見於北宋以前的越窯,而與汝窯同類產品十分相近,釉色以粉青為主,也有一些淡綠、半乳濁的「艾色」,即便是刻劃花透明釉青瓷,也是凸顯了耀州窯的裝飾特色,與北宋越窯青瓷存在明顯的差異,於是稱之為越窯的「低嶺頭類型」。雖然這是越窯衰落之後在越地設立的青瓷窯場,但是,其產品的總體風格明顯不同於昔日的越窯。南宋人稱之為「餘姚窯」,並說「若謂舊越窯,不復見矣」,而明代人則普遍將其視作「官窯」,明人李日華的《六研齋二筆》云:「南宋時,餘姚有秘色瓷,粗樸而耐久,今人率以官窯目之,不能別白也」。
一九九四年,《中興禮書》有關南宋朝廷於紹興元年(1131)和紹興四年(1134)命令越州(後改為紹興府)餘姚縣燒造祭祀用器的資料披露後,有學者便將所謂的「低嶺頭類型」的南宋窯業明確地歸入南宋官窯的範疇,並為了將此窯與越窯範疇的餘姚窯加以區別而謂之「餘姚官窯」,它是南宋時最先為朝廷燒製陶瓷器的窯口,是宋室南渡後設立的第一個州府一級的官窯。成書於開禧二年(1206)的《雲麓漫鈔》在談及青瓷時說:「今處之龍溪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近臨安亦自燒之,殊勝二處」。「龍溪」指龍泉;「越」為「越地」的簡稱,而不是「越州」的省稱,因為越州早在七十多年前就改為紹興府,「臨安」為南宋都城,指代朝廷,三者分別為龍泉官窯、餘姚官窯和郊壇下官窯,顯示餘姚官窯一直到南宋中期仍有瓷器的燒造。
一九九○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對慈溪上林湖窯址進行了複查、普查,同時對上林湖周圍諸如白洋湖、杜湖、古銀錠湖等地的窯址進行了重點勘查,在慈溪彭東鄉(1993年與樟樹鄉合併改稱匡堰鎮)的低嶺頭、張家地、開刀山、寺龍口一帶窯址中,發現一類與越窯青瓷傳統風格截然不同,而與官窯產品非常相近的器物,其中低嶺頭窯址最為典型,於是對低嶺頭窯址進行了小規模試掘。
從發掘情況看,低嶺頭窯址廢品堆積可分上下兩層,下層堆積中有精粗兩類產品,較粗的產品主要是刻花品種,有的器物有較粗獷的刻花,類似耀州窯青瓷風格,精細一些的產品則為纖細的劃花。上層堆積中,出現了一種與北宋汝窯及南宋郊壇下官窯製品風貌相似的官窯型產品,其胎質細膩,呈香灰色,釉色有天青、粉青等,釉呈乳濁狀,有的有重複施釉現象,器物種類較多,有碗、盤、盞、燈、盅、瓶、花盆、薰爐、香爐、鳥食罐、盂、尊等。窯具有匣缽、墊圈、支釘具等。
一九九八年至一九九九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聯合對低嶺頭旁邊的寺龍口窯址進行了發掘,發現南宋龍窯一條、作坊遺跡二處、匣缽牆遺跡四處,出土各類瓷器殘片及窯具五萬餘件,其中的青瓷,既有帶北方風格的施透明釉、飾刻劃花的青瓷,又有素面的施一層或二層乳濁釉的青瓷,還有釉呈半乳濁狀的青瓷,胎色多為灰白和淺灰,乳濁釉的顏色有淡天青、淡綠、青綠以及類似「艾色」的泛白的嫩綠等。產品精粗同窯合燒,器物種類較多,透明釉刻劃花青瓷有碗、盤、盞、杯、燈、茶託、缽、盆、盒、注子、罐、瓶、器蓋、器座、薰爐、香爐、唾壺、鐘、枕、硯臺等,乳濁釉青瓷有碗、盤、罐、洗、香爐、瓶、花盆、鳥食罐、觚等。天青色乳濁釉瓷器以支釘支燒,釉面滋潤,總體特徵小巧、精美,與低嶺頭的官窯型產品同屬一類,都屬於南宋初宮廷用瓷。
二○一八年至二○一九年,考古人員又在慈溪張家地窯址揭露出南宋窯爐一條,出土的青瓷也分透明釉和乳濁釉兩類,器型與低嶺頭、寺龍口等地出土的基本相同,為餘姚官窯的研究又增加了新的資料。

 
  全文請見《大觀》2020年10月號第145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