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東晉 德清窯青瓷雞首壺 / 唐 德清窯青瓷注子 / 東晉 德清窯青瓷博山爐

德清窯小識

文∣牟寶蕾 圖/攝影∣牟寶蕾

德清窯在今浙江德清,位於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西部,主要分布於東苕溪中上游地區的德清、餘杭、湖州南部地區等,共發現窯址卅餘處。這裡自然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是先秦時期原始瓷的重要產地之一。東漢晚期燒製出成熟瓷器,延續到隋唐,其中東晉南朝為瓷器生產的鼎盛時期,產品有青瓷和黑瓷兩種,因造型與同期越窯產品大體相似,故廿世紀中期以前,曾被歸入越窯範疇。後隨著考古調查的深入及出土資料的增多,人們逐漸修正並深化了對德清窯的認識。
一九三○年代日本人小山富士夫根據米內山庸夫在《支那風土記》中對德清古窯址的簡單記述,對位於德清老縣城城關鎮(今乾元鎮)的幾處窯址進行了實地調查並採集了部分標本。他所著的《支那青磁史稿》有「德清古窯」條,但歸在了「越州古窯址」下,並沒有提出德清窯的概念,也沒有認識到德清古窯與寧紹一帶越窯的區別。之後,陳萬里先生在《再談越器》中說到:「除了我們把蕭山、紹興、餘姚等地所燒造的稱為越器以外,與越器先後同一時代而在浙西的地區裡,還有其他燒造青釉的古代窯地,如我所發現的湖州錢山漾的搖鈴山窯,以及德清窯、富陽窯等處屬於越器的青釉系統」,也將德清窯納入到了越窯的範疇。
廿世紀中期,文物工作者先後對德清老縣城幾處窯址重新進行了調查,並將資料進行了整理和發表,總結了德清窯產品的基本特徵:「瓷器的胎骨顏色不一,大都是黑褐色的,也有灰色與灰白色的。釉有黑釉和青釉兩種,但都不是純粹的;青釉有青綠色、青黃色、青灰色;黑釉多為黑褐色和黃褐色兩種。此外還有點彩的,大多飾在器蓋上。施釉技術沒有越瓷那樣高明,缺乏控制力,具體表現在施釉不勻,厚薄懸殊,釉淚流掛,釉斑密布上。德清窯瓷器沒有花紋,越瓷中常見的裝飾花紋如獸首(或鋪首)和器緣的各種圖案,在德清窯瓷器中很難找到。這是六朝晚期青瓷發展的一種趨向。德清窯瓷器都使用圓底多足形的窯具,窯具大小高低是根據瓷器器形需要而定的,最小的底徑五公分,最高的高廿七公分,這種形式的窯具在越瓷窯址中很常見。德清窯瓷器的器形有如下幾種:盤口壺、雞首壺、虎子、罐、燈盞、三足硯、碗、陶研椎、陶雞等」。這時期的調查者已認識到德清窯與越窯的區別,提出了德清窯的概念並被許多學者所接受。
一九七四年,餘杭大陸果園、饅頭山一帶發現了類似的窯址,德清窯的分布範圍從德清老縣城地區擴大到了東苕溪上游地區。後來隨著德清東漢至初唐時期瓷窯址的發現,「說明德清窯自東漢創建以來直到唐代,瓷業生產延續不斷,是我國又一個自成體系的歷史悠久的瓷窯」。至此,德清窯的概念基本確定,即德清窯是一個創燒於東漢晚期,持續到隋唐時期,主要分布於德清、餘杭、湖州南部地區等地,青瓷與黑瓷合燒的瓷窯。
雖然德清窯以東晉南朝時期生產的黑瓷著稱,然考古資料顯示,德清窯的青瓷和黑瓷同窯合燒,以生產青瓷為主。一九九○年代以來,德清窯的考古發掘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九九五年對德清小馬山東晉南朝窯址進行了考古清理,出土了大量的青瓷標本,約占八○%,黑釉瓷器僅占二○%左右。青瓷主要器形為碗,其次是罌,少量的雞首壺、罐、洗、硯等。胎質一般較粗糙,夾雜有較多細砂,小氣孔較多,常見有大氣泡的現象,胎色較深,呈深灰色、灰黑色或紫紅色,少量灰白色。青瓷均施化妝土,釉面光潔,釉層較厚而滋潤,玻璃質感強,一般外腹施釉不及底,下腹及底無釉處多呈紅褐色,局部露出乳白色的化妝土層或施釉超出化妝土層而使釉層不平,釉色較深。常見點彩裝飾,碗類器物見於口沿上,罌、罐類器物除口沿外,還常見於肩部、繫等。二○○四年和二○○七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餘杭石馬㘰東晉南朝窯址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發掘,揭露了與製瓷作坊相關的遺跡,出土了大量瓷器標本,其中青瓷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黑瓷不足二○%。二○○七年對餘杭東饅頭山窯址進行了發掘,揭露了一條完整的窯爐,這是首次揭露德清窯東晉南朝時期的完整窯爐,窯爐較窄,與越窯六朝時期窯爐的結構相似。
二○○○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縣博物館聯合對位於德清縣洛舍鎮章家橋村的宅前窯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五百多平方公尺,揭露唐代龍窯五座,並出土了大量黑瓷、青瓷標本。黑瓷釉層較薄,多呈黃褐色,基本不見東晉時期色黑如漆的厚釉。青瓷胎質較粗,胎色呈青灰、土黃、紫紅等色,釉僅施半釉,下腹及底不施釉。不再施化妝土,釉層較薄,釉色以豆青為主,少量青黃、青灰色。產品種類較為單一,造型簡單,碗占了絕大多數,其次是少量的盤、碟、缽、壺、硯、燈、枕等。
二○○九年德清乾山窯址發掘清理唐代窯爐遺跡四處,其中一號龍窯保存相對完整,長四○公尺,寬度達到四•七公尺。遺物堆積豐富,產品主要有日用品的青瓷碗、盤、燈、罐、注子、枕等。
二○一四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德清縣博物館聯合對德清開發區大聖堂窯址進行了發掘,清理出唐代窯爐兩座,窯爐為長條形龍窯,窯床短小,內寬二•五∼二•六四公尺,遠遠窄於宅前、乾山龍窯的寬度。此窯址出土了大量瓷器標本,產品以青瓷為主,黑瓷次之,主要器形為碗、盤、盂、罐,有東晉南朝遺風。

 
  全文請見《大觀》2022年11月號第158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