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西漢中期 龍虎並體玉帶鉤 1983年廣州市象崗越王趙眛墓出土

中國古代的帶鉤藝術(下)

文∣傅舉有 圖/攝影∣傅舉有


漢代的帶鉤
漢代是中國古代帶鉤的黃金時代,西漢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劉安(公元前一七九∼前一二二)的經典名著《淮南子•說林訓》說:「滿堂之座,視鉤各異。」這是說,漢代各種集會場合,賓客濟濟一堂,看他們身上顯露的帶鉤,真是五花八門,如百花爭妍鬥奇,沒有一件是相同的,考古發掘資料證實了劉安的說法。中國各地出土的漢代帶鉤,其數量之多,品種之豐富,宛如夏夜天空的繁星,多得數不清。

在戰國帶鉤的基礎上,漢代帶鉤有新的發展,造形新奇,紋飾瑰麗,把帶鉤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峰!如深藍色鳥形玻璃帶鉤、蛇頭形水晶帶鉤,吹竽鼓瑟樂伎銅帶鉤,鑲嵌螺形綠松石魚形金帶鉤,各種長喙禽鳥形金、銀、玉、銅帶鉤,七星銀帶鉤,各種螭虎形玉帶鉤,都是過去沒有的新帶鉤(圖一∼十八)。

本文不打算對漢代帶鉤作全面的介紹,只選擇一個漢代貴族家庭作代表,來說明漢代帶鉤使用的盛況。一九八三年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東省博物館,在廣州市象崗發掘了西漢南越王趙眛(趙胡)之墓,該墓是西漢中朝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下葬的。雖然這是一個人的墓葬,竟然隨葬金、銀、玉、銅帶鉤多達卅六件。

金帶鉤

二件。一件出土於墓的西耳室。鉤體為一長喙雁形,作回首狀;長喙突出於體外,雙翅合斂。眼睛用細線刻出,鈕柱呈圓柱形。末端有凹槽,鈕釦為圓形薄餅形狀,有凸榫套入鈕柱中。榫頭分叉,套入鈕柱之後,鈕釦仍可轉動。高一•九公分,鈕釦徑二•三公分,重廿九•三克(圖十九)。另一件出於主棺室。長五•九公分, 重一百克。鉤鑄成後,表面打磨光潔。鉤首和鉤尾都作成虎頭, 鉤尾虎頭較大,雙眉上揚,額有剔地陰文
「王」字。虎口大張,噬住一玉龍的尾部。此金帶鉤用玉龍
作裝飾, 在中國現存的帶鉤中,僅此一件(圖廿)。

銀帶鉤

共七件,分別出於西耳室、西側室、主棺室。
鎏金嵌寶石龍形銀帶鉤─出主棺室棺槨頭箱。長十八•四公分,中寬一•三公分,鈕徑一•六公分,重一一二•五克。銀帶鉤側視呈弓形,中間拱起。鉤體表面有高浮雕紋飾並鑲嵌寶石。紋飾分三段,第一段為龍頭形鉤首, 飾有卷雲紋,第二段是濃眉圓目,雙角直豎的龍首紋,兩側各有一隻高浮雕的飛虎,其下飾卷雲紋。第三段是從鉤中至鉤尾,其間分嵌三組寶石, 寶石原已缺失, 但留有嵌石的凹槽和固石的彎鉤,通體鎏金(圖廿一)。

 
  全文請見《大觀》2012年9月號第36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