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竽 長78cm 馬王堆1號墓出土

馬王堆漢墓音樂舞蹈文物(中)

文∣傅舉有 圖/攝影∣傅舉有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竽,計有三號墓出土的實物一件,一號墓的明器三件,此外,一號墓黑地彩繪漆棺上還有非常生動的吹竽圖。其數量之多,僅次於瑟,說明竽瑟是當時使用最為普遍的樂器。這種情況,與戰國秦漢文獻所記載的情況完全符合。如屈原〈招魂〉在描述楚國一場音樂演奏會說:竽和瑟急管繁弦地合奏,響亮的大鼓不停地敲響,整個宮庭在音樂中振盪,奏出的楚歌緊湊又激昂(竽瑟狂會,槙鳴鼓些。宮庭震驚,發激楚些)。

《呂氏春秋•分職篇》:「今有召客者,酒酣歌舞,鼓瑟吹竽。」

《戰國策•齊策一》:「其民無不吹竽鼓瑟。」

西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中者鳴竽調瑟」,即稍為富裕的中等人家,都有竽瑟這些樂器。

蕭亢達《漢代樂舞百戲藝術研究》一書指出:「從世界各民族、各地區樂器發展的情況來看,其普遍規律都是從打擊樂器發展到管弦樂器,樂隊的組合從打擊樂器為主向管弦樂器為主發展。從考古所獲漢代樂舞形像資料看來,漢代已經完成了這種轉變,特別在俗樂演奏中,大量使用的是絲竹管弦樂器,傳統的金石(鍾、磬等)打擊樂器已處於從屬地位,失去先秦時期崇高的地位是可以肯定的。」馬王堆漢墓土樂器,是以竽、瑟、琴、筑等樂器為主,證明上述的論斷完全正確。

一號墓出土的竽長七十八公分,主要由竽斗、竽嘴、廿二根竽管和竽塞組成。
竽斗和竽嘴均用木製成,髹絳色漆,嘴端嵌有角質口沿。廿二根竹管,是用刮去表皮、中通、徑八公釐的竹管製成,分前後兩排插入竽斗之內,兩排的中心管最長,左右兩側管依次遞減,最短的十四公分,兩排均用篾箍固定。兩支最長管上部各繫一條絳色羅綺帶為飾。管上開有按孔,第六管內插有角質塞。從外表看,很像是一具可以演奏的樂器,但內部的結構卻不完備,嘴與管不能通氣,斗內無氣槽,竽管無簧,上端無氣孔,應是明器。

 
  全文請見《大觀》2011年9月號第24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