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東漢 越窯黑釉熊形燈 高49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與筆墨相伴的青瓷瑞獸
文∣牟寶蕾 圖/攝影∣牟寶蕾

龍泉窯青瓷中有一種文房用具,造型為小口,鼓腹,片狀八足,器身旁立有一獸,福建博物院收藏的一件被稱為「宋龍泉窯松鼠水注」,縉雲縣博物館收藏一件同樣造型的器物,則名為「元龍泉窯立鼠水盂」,二○一七年「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展覽中展出時則名為「南宋龍泉窯青瓷兔形水丞」,隨後在二○一九年出版的展覽圖錄中,又稱為「元龍泉窯青釉塑貼兔紋水丞」。本文擬對這種青瓷文具的名稱與年代作一討論。
水注,貯水以供研墨之用,又稱硯滴、水滴、滴子。《說文解字注》稱:「滴,水注也」。《西京雜記》卷六載:「晉靈公塚甚瑰壯……其餘器物皆朽爛不可別,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潤如新,王取以盛書滴」。《飲流齋說瓷》云:「水滴象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龜滴,由來舊矣」。作為文具的硯滴,通常上部有進水口,前部有滴水孔,置水於器中,使用時,水從滴水孔滴於硯面。而進水與出水共用頂部器口的,一般稱為水丞。宋人林洪的《文房圖贊》將其列為十八學士之一,稱「水中丞」,清人寂園叟在《匋雅》中則說「水丞,謂之水滴,又謂之蟾注」。三國西晉時期有青瓷蟾形、蟾紋、龜形、兔形、兔紋、圓形水丞等,一般腹部較鼓,口部稍大,使用時,用小勺舀水注於硯面。而口部較小的一類水丞,進水口插有一根管子,使用時先用手指堵住管子上端的小孔,利用負壓吸住管內的水,將管子挪至硯的上方再鬆開手指,管內的水即注入硯內。水丞的形體一般都較矮,便於盛水和取水。龍泉窯的這種立獸文具,正確的名稱應為水丞。
南宋時期的龍泉窯青瓷文房用具的造型多較為簡單,以精緻、素雅的美感取勝,如日本正木美術館收藏的南宋〈龍泉窯青瓷洗〉、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南宋〈烏泥窯青瓷水丞〉,造型都較簡單。元代龍泉窯的文房用具造型豐富,其中的硯滴,造型小巧而多樣,有舟形、牛形、魚形、人形、牧童騎牛形等,動物造型尤其多。水丞上的立獸裝飾也是元代龍泉窯文房用具的一大時代特色。從器物的釉色來看,南宋龍泉窯已有光澤柔和的粉青釉和色澤較深的梅子青釉,以粉青為主,整體秀氣而潤澤。元代龍泉窯的釉色則以梅子青為主,釉質渾厚圓潤,福建博物院與縉雲縣博物館收藏的龍泉窯青瓷水丞,均屬於元代流行的梅子青釉。故這兩件水丞顯然是元代龍泉窯的製品。
從動物造型來看,水丞邊上的立獸明顯與松鼠的形象不符。松鼠的頭部較小,前肢比後肢短,最顯著的特點是尾長、毛多而蓬鬆,尾巴的長度往往超過身體長度,因此工匠在表現松鼠題材時,一般都會突出其毛茸茸的長尾巴。清代瓷器上松鼠紋飾的題材較為常見,通常與葡萄紋組合,象徵著多子多福、富貴長壽,有青花、粉彩等品種。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光緒〈青花松鼠葡萄紋碗〉,外壁葡萄枝葉繁茂,果實串串,穿躍其間的松鼠都有碩大的尾部,其長度大多與軀幹等同。而老鼠雖然在現代口碑不佳,但在古代也有美好的象徵意義,它排在十二生肖第一位,稱「子鼠」,頭較小,耳圓,四肢細弱,後足較短,細長的尾巴拖於身後,長度一般短於或等於體長,靈動活潑,機警敏捷,又有很強的繁殖力和生命力,被人們視作一種子孫繁衍、人丁興旺的動物,也常用於裝飾器物。因而,從動物形象來看,龍泉窯水丞上的立獸絕非具有碩大尾巴的松鼠,亦不是擁有細長尾巴的老鼠。
將此立獸稱為兔的,一般是將兔與水丞結合起來考慮,認為是「玉兔搗藥」的場景,水丞正是用於搗藥的「臼」。玉兔搗藥是中國神話傳說故事之一,《太平御覽》引《樂府詩》曰:「採取神藥山之端,白兔搗成蝦蟆丸」。晉人傅玄的〈擬天問〉云:「月中何有?白兔搗藥,興福降祥」。顯然,玉兔是月亮的代表,玉兔搗藥代表「長壽吉祥」的美好祈願。玉兔搗藥的紋飾自漢代以來便成為常見的裝飾題材,在河南、陝西、山東等地出土的畫像磚、畫像石中大量出現,兔子一般為站立狀,長耳豎起,譬如:河南鄭州出土的畫像磚,一隻立兔持杵棒正在搗藥,陝西綏德王得元畫像墓的門楣和西壁左右立柱上均有玉兔搗藥畫像,山東滕州馬王村出土的畫像石上亦有玉兔搗藥,而山東嘉祥洪山村出土的畫像石上則有兩組玉兔搗藥,一組是一隻兔子,另一組是兩隻兔子各持一杵搗藥。《太平御覽》引東漢張衡的〈靈憲〉云:「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羿妻姮娥竊以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可見,玉兔所搗為長生不死之藥,而畫面中一同出現的蟾蜍則是嫦娥的化身,都代表著月亮。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月宮圖像以桂樹、搗藥玉兔和蟾蜍為主,至唐代,月宮圖像多將桂樹、嫦娥、玉兔、蟾蜍並列,將嫦娥奔月的過程表現了出來,尤以銅鏡上的月宮題材最為突出。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和西安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唐代銅鏡,其紋飾皆為月宮場景,中央為一棵枝繁葉茂的桂樹,樹幹中部隆起為鏡紐,樹的兩側分別為起舞的嫦娥與正在搗藥的玉兔,蟾蜍則根據畫面的布局或在左側或在後側,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另一件唐代菱花形鏡仍以月宮場景為題材,不過中心為龜形紐,桂樹、嫦娥、搗藥玉兔、蟾蜍及雲紋等分布於紐的四周,這些畫面中玉兔搗藥的長杵皆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唐以後,月宮圖像依然流行,畫面雖有所變化,但玉兔搗藥的形象依然如故。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4年5月號第176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