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西漢晚期 舞人佩(中)西漢 舞人佩 二件(右)漢 玉蟬

珠襦玉匣・羽化登仙

文∣謝蔆霠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中國使用玉器有著悠久的歷史,從新石器時代,經過青銅器時代到鐵器時代的不斷發展、演變,成為中華文明特有的玉文化,源遠流長至漢代,至少也有五、六千年的歷史。漢代玉文化在先秦的基礎上發展,涉及到祭祀、朝聘、喪葬制度、日常生活與裝飾佩戴等方面,是漢代文明重要的元素,本文將簡介漢代喪葬制度中的葬玉文化,並略及漢代風格鮮明的玉佩飾。

玉與隨葬文化
古人認為人的靈魂不滅,死者的靈魂也像活人一樣,只是在不同的世界裡。由於有靈魂不滅的想法,為使靈魂得到安慰便厚葬死者,喪葬之禮便應運而生。早在舊石器時代山頂洞文化中,就發現許多散布於屍骸附近的石珠與獸牙等,說明了當時已有隨葬的器物與風俗。到新石器時期,美玉既具有特殊的「靈性」,亦代表著權力與地位,用玉器殉葬的墓葬數量明顯增加,隨葬玉也相當多種,如玉琮、玉璧、玉璜、玉玦、玉魚、玉蟬、玉龜等。《史記.殷本記》中記載殷紂王之事:「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朝歌),登鹿臺,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應為迷信穿綴玉衣,死後靈魂能升天之故。《西京雜記》載劉歆記廣川王掘塚事:「晉靈公塚,甚瑰壯,四角皆以石為玃犬捧燭,石人男女四十餘,皆立侍,棺器無復形兆,屍猶不壞,孔竅中皆有金玉。其餘器物,皆朽爛不可別。」可見人們相信玉有保存屍體的功用由來已久,古人認為屍體入葬時,會遇到水銀或硃砂的浸泡,而水銀遇玉便會凝固,玉斂屍得使屍不腐爛,達到再生的可能。

東周時期儒家倡孝道,主張「事死如生」,因此漢代厚葬廣為流行,葬玉更為普遍。今日所講的隨葬品,也包括死者生前喜愛的東西,入殮時將它們一起帶到陰間,使死者在陰間亦能享受其所企盼的生活。但真正的純隨葬玉,是指那些專門為保存屍體而製作的玉質器具,而非泛指所有埋藏在墓中的玉器。袁勝文研究指出,漢代是中國古代葬玉發展的頂峰,殮葬用玉包括玉覆面、玉衣、玉琀、玉握、九竅塞等。漢初仍使用玉覆面,文景開始將玉覆面進一步發展,把死者全身用玉片包裹,形成了玉衣,同時用各種形狀的玉堵塞九竅,口中含蟬形玉琀,手中握豬形玉握,甚至頭枕虎形玉枕,形成一整套葬玉系統。

 
  全文請見《大觀》2014年4月號第55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