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長沙窯為人們所知,也只是近百年的事。唐代著名瓷器鑑賞家陸羽,在名著《茶經》中,說唐代有七大名窯:越州窯、婺州窯、岳州窯、壽州窯、洪州窯、鼎州窯、邢州窯,就是沒有長沙窯。唐宋元明清有關陶瓷史的古籍中,也不見它的名字。但就是這樣一個不見經傳的唐代長沙窯,近一個世紀以來,其精美產品,竟然在全國各地和世界許多國家出土。一九五六年,湖南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在長沙市銅官、石渚湖、瓦渣坪一帶,發現了唐代長沙窯的遺址。這是一座埋在地下的巨大瓷城,沿湘江東岸,自北而南,包括銅官、瓦渣坪、蘭岸嘴、長壟坡、石渚、寥家坡等地,十餘里江濱,有數十處巨大窯場,小的數百平方公尺,大的萬多平方公尺,陶瓷堆積層,最厚處達三•七公尺,最薄處也有○•四公尺,有的堆積像山丘一樣隆起,當地人稱之為窯坡。這些巨大的窯坡,已被茂密的叢林覆蓋,它們一座接一座,兀立於江濱,一派古窯場的風姿,氣勢逶迤壯觀(圖一∼五)!
從唐代長沙窯窯址出土的紀年窯具和紀年瓷器,可推知遺址的大致年代。一件遺址出土的碾輪上,刻有「貞元十七年□月廿一日□□毛相奉」的文字。「貞元」是唐代後期德宗皇帝的年號。「貞元十七年」即公元八○一年。此後,瓷器的紀元文字,有「元和」、「寶歷」、「大和」、「開成」、「會昌」、「大中」、「咸通」、「開平」、「貞明」等年號,最晚的,是一件刻有「天成四年五月五日造也」的碾槽。「天成」是五代後唐明宗皇帝的年號, 「天成四年」是公元九二九年。從最早的公元八○一年到最晚的公元九二九年, 只有一二九年(圖六∼十)。一個產品暢銷全國和世界許多國家的瓷窯,只有百年多一點就消失了,和湖南岳州窯長達千年相比,它是那樣地短命。它的全盛時期,不到百年。在中國長達萬年的陶瓷歷史長河中,它就像彗星一樣,驀然間劃過天際,光芒四射,又突然消失,來得快,去得也快,只有短暫的輝煌,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長沙窯是怎樣誕生的?又是怎樣繁榮起來的?為什麼「英年早逝」?這些問題,曾經使學術界感到困惑和不解。好在近十多年,不斷有新的長沙窯資料,如一九九九年對長沙窯窯址進行了規模較大的發掘,二○○一年,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Belitung Island)海域「黑石號」沉船出水五萬多件長沙窯瓷器,以及一些新的資料。這些新資料,使長沙窯原本朦朧的面貌,變得清晰起來了。此次,根據新資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長沙窯春秋〉這篇文章,向世界揭開千年前長沙窯「彩瓷藝術之宮」的神秘面紗,展示這座世界名窯的真實面貌和迷人風采,以及它的來龍去脈—誕生、發展、繁榮、風光無限,和「英年早逝」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