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南金》雜誌封面 (中)鄧爾雅為《黃穆甫印存續補序》所著序文 (右)刊於《南金》雜誌《黃穆甫印存續補》印鈐

黃牧甫存世印譜考(二)

文∣劉浩敏 圖/攝影∣劉浩敏

黃牧甫生前曾自輯印譜三部,其中最重要者為《黃穆甫印存續補》,因此譜至今尚未見世,可說是孤本,尤顯珍貴。

有關此譜之記載,最早見於適廬《黃牧甫印存續補》(1962)一文。據其所稱,此譜大部分印作是黃牧甫在廣州時所刻,每刻一石,就在紙上朱拓一頁,送給弟子李尹桑(1882∼1945),而部份則是黃氏晚年在武昌所作。後馬國權《晚清印壇巨擘黃牧甫》(2001)及韓天衡《中國篆刻大辭典》(2003),亦曾對此譜有相似記載。此譜之現藏者更詳述其流源。《黃穆甫印存續補》原為黃牧甫拓予其弟子李尹桑,李氏極珍寶之,晚年雖窮困,他物變賣殆盡,惟獨留存此譜;然最後仍因生活所迫,將此譜歸高貞白(1906∼1992)收藏。一九四七年,高氏擬付梓廣傳,並請鄧爾雅(1884∼1954)撰序,序成於同年。惟因故未刊行,鄧氏所撰之序亦因印刷公司失火而散失。可幸鄧序曾於《南金》雜誌影印發表,附錄譜中印拓數方,得以留存(圖一∼三,鄧序全文內容見附錄)。後高氏生前將譜傳於香港林章松先生,林氏改此譜名為《黃牧甫印存十三集》(圖四),現存於其書齋松蔭軒處。

依作者所知見,此譜無疑是黃牧甫自刻印存稿本。每冊規格未全一致,一頁一印,間附邊款,所收印拓,以有款者之紀年為依據,是黃牧甫卅二歲(1882)到五十五歲(1905)所刻之作。這段時期他前後寓居廣州,及於一九○二年應端方(1861∼1911)之邀到武昌協助金石遺存的編輯工作。其中有王秉恩(1845∼1928)、李尹桑、歐陽務耘(1864∼?)、俞旦(1861∼?)用印集及自用印集,另有專冊為其在武昌所刻,該冊封面有黃牧甫手書「黃穆甫印存,光緒二十八、九年武昌所刻」墨書一則(圖五)。故有關此譜之流源,可與上述說法互相佐證。

是譜錄有印拓近七百枚,其中有一百多枚未見於其他譜錄,包括:〈少東〉(1902)、〈茂德長壽〉(1903)、〈松下齋〉(圖三)、〈水雲閣〉(圖三)、〈六有〉(圖三)、〈雪濤〉(朱文刻,圖三)、〈雪濤所藏〉(圖三)、〈六朝金石有源流〉(1890,圖六)、〈讀聖賢書樂神仙道〉(1898,圖七)、〈隴西〉(1899,圖八)、〈以分為隸〉(1900,圖九)等等,揭示了黃牧甫成熟期印風多樣而豐富的特點。

 
  全文請見《大觀》2014年7月號第58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