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考古工作者在全國各地發掘出大量的古代早期玻璃製品,有時是成千上百地出土。它們都是透過科學發掘得來,既有明確的出土地點,又有可靠的年代,因而引起中外學者的注意,且紛紛對中國出土的古玻璃進行化學分析和研究。中國許多科技學者、考古學者和英國、日本、美國、德國、俄國及其他國家的科學家,都發表了研究中國古代早期玻璃的論文,雖然得出的結論不完全相同,但是,中國早期玻璃的面貌已大體描繪了出來。
學者們一致認為,中國古代早期玻璃的化學組成與古代世界各國不同,其造型和藝術風格,也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在世界玻璃史上獨樹一幟。中國早期玻璃,是指西周、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生產的玻璃,即公元前十世紀至公元二世紀約一千二百年的時間,現將這時期考古發掘的早期玻璃,作一概略的介紹。根據考古資料,陝西、河南、北京、山東等地西周墓,共有九處出土一千多件玻璃器。一九七四至一九八一年,陝西省寶雞市博物館在寶雞市郊西周國墓地,發掘出數以千計藍色和綠色的所謂「料器」,也就是原始玻璃器,品種有珠、管、片等。茹家莊一號墓出土圓球形灰藍色和灰綠色玻璃珠九十四件,珠有穿孔,徑○•三公分左右;灰藍色菱形玻璃管九件,中腰鼓起,兩端齊平,有穿孔,長一•五公分;灰綠色乳丁紋玻璃管一件,表面飾廿四個小乳丁,長三公分。
這些玻璃珠、管,均出於棺內墓主的頭、頸、胸、腰等部位,它們與瑪瑙珠、管,瑩石管,玉管,滑石珠等間隔相串成行,顯然,它們是作佩飾用的。茹家莊二號墓棺內死者頸部出土由三排玻璃珠和三件玻璃管組成的串飾,應是一串項鍊。此外,河南洛陽和陝西、扶風等地的西周墓,也出土了原始玻璃珠、管。這些西周墓出土的玻璃珠、管,保存好的,表面光潔,有玻璃光澤,氣泡很少,質地也比較堅實;保存較差的,氣泡多,光澤少,內含未熔化的石英顆粒,這與製造的品質有關。對西周墓出土的原始玻璃,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著名的古玻璃專家「楊伯達曾對國墓地出土的玻璃做過詳細的研究,他認為這批玻璃器是真正的玻璃,它們是從冶煉青銅的礦渣混合黏土低溫熔煉而成,是含有鉛鋇的早期玻璃,可能是由西周冶銅工業發達地域內的玻璃工匠製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