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莽、東漢—博局鏡的繁榮
王莽從元始元年(公元一年)封安漢公,獨攬國家大權,其後攝政,成為「攝皇帝」,不久就廢「漢」建立「新」朝,直至滅亡,總共只有短短廿多年,但是,在中國銅鏡史上,尤其在博局鏡的歷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王莽與中國別的皇帝不同,他對造鏡極為關心,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想用千家萬戶都要使用的日用品銅鏡,來為他廢「漢」立「新」,奪取政權做宣傳工具;取得政權後,又用它宣傳他的新政策:井田制、對外政策、貨幣改革、新的教育制度,為新政權製造祥和美好的社會氣氛。就在這種形勢下,博局鏡發展到了巔峰時期。兩千年過去了,流傳下來的新莽博局鏡仍然很多,不少專家學者對他們進行了深入研究,把它稱為「莽式鏡」。其中著名銅鏡專家王綱懷先生的研究成果引人注目。他在《止水集》一書中指出:「距今已有整兩千年的新莽鏡,問世在一個特定年代,造就了一種特殊文化:紋飾基本固定(博局、四靈、十二地支);尺寸重量規範(直徑多為當時標準寸廿三•一公分的整數倍,同一級尺寸的重量相近);文字書法多元(莽式漢隸、懸針篆、多隸少篆變體、多篆少隸變體、簡隸等);鏡銘折射歷史(在歷代銅鏡中首屈一指);年號國號突出(三面最早的紀年鏡皆在王莽攝政和執政時期,『新』字國號在新莽鏡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在《清華銘文鏡》一書中又說:「國家用『新家』、『君家』或『官家』來代替,『二』字以雙魚(亦見雙鶴)紋展現,『四』字用四橫筆表示,『七』字與『桼』通假等,都是居攝至新莽期間,在文字上標新立異的一種時代特色,已成為辨識莽式鏡的重要標誌。」王先生的研究成果,使我們能比較容易辨識新莽的博局鏡。
(一)「始建國二年」銘簡化博局鏡: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半球形鈕,鈕外七枚乳丁環繞,乳丁間有「宜子孫」三字銘。博局簡化(無方框和L紋),內飾捲角羊,西王母、玉兔、羽人、熊、仙人騎獸等,周邊有銘文:「唯始建國二年新家尊,詔書數下大多恩。賈人事市,不躬嗇田。更作辟雍治校官。五穀成熟,天下大安,有知之士得蒙恩。宜官秩,葆子孫。」「始建國二年」即公元十年,是王莽建國「新」的第二年。銘文對新政權真是好話說盡,贊歌唱絕。此銘書體有一種超凡脫俗的華貴氣質。全鏡紋飾一派祥和景象,澆鑄規範,品質精良,是造詣很高的實用品和藝術品!(圖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