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元 龍泉窯青瓷盤內貼飾的露胎桃花紋 (中)唐 飾彩繪蓮花紋的長沙窯青瓷注子 (右)北齊 青瓷綠彩刻花罐

青瓷風韻──紋飾篇(下)

文∣李 剛 圖/攝影∣李 剛

古人為了表達某種意念或願望,總是將流動的思想、澎湃的心潮凝固成各類形象化的東西;繪畫、雕刻、塑像、書法、詩文等,都是這種動態的精神向靜態的物象轉化的結果。其中,最為內容豐富、構圖嚴謹、效果強烈、風格凝重者,莫過於漢代的畫像石。畫像石出現於西漢,盛行於東漢晚期,是大型墓葬中最引人矚目的組成部分;在這些巨大石塊的立面上雕刻著各種紋樣,有的題材取自神話傳說,如:東王公、西王母、仙人騎白鹿、仙人雲車、伏羲、女媧、羽人、四神、鋪首等,有的則反映世俗生活,如:車騎出行、百戲、攻戰、祭祀、庖廚供膳、牛耕、放牧等,有歷史故事,還有各種奇禽異獸。早期畫像石上的圖案用陰線刻成,東漢晚期的畫像石普遍採用剔地淺浮雕的技法,使圖像凹凸分明,既具有平面畫像那種線條舒展自如的特點,又帶有圓雕造像的逼真、穩健、厚重的風格,在這種亦此亦彼的裝飾手段下,畫像的種種含意得以被生動、透徹、準確的表達。若對這些石塊上的浮雕圖像和漢晉青瓷上的印貼紋樣進行對比觀察,便可發現二者實為異曲同工,換言之,青瓷貼花實際上是一種追求浮雕畫像石審美效果的裝飾。東漢青瓷上的貼花種類比較單一,常見的是鋪首,它是用範印的鋪首坯片粘貼而成,這種裝飾在同時代的青銅器上亦很多見,青瓷器上附加這種浮雕狀紋樣,顯然使青瓷染上了畫像石和青銅器那種深沉莊嚴的審美氣氛。

三國西晉時期,貼花在各窯場中極為流行,碗、缽、罐、罌、簋、樽、唾壺、堆塑罐等青瓷製品,其上面基本都飾有貼花,題材有佛像、鋪首、朱雀、白虎、青龍、獅、人像、神人騎獸、鱷魚、蟾蜍頭等,裝飾技法與東漢時相同。在各類器物中,以堆塑罐上的貼花最為繁縟,幾乎所有的貼花紋樣在堆塑罐上均可見到,它們與罐上部的圓雕人像、動物和建築相映成趣。仔細觀察印貼在瓷器上的各種紋樣,便能看出貼花之所以如此流行,是因為許多物象的大動態造型和細部特徵(如人物的舞姿、手執的細物和禽獸高抬的腿、擺動的長尾、飄起的長毛等)無法用圓雕的手段做成。由於堆塑罐是佛教的象徵物,故貼花只是在形式上與畫像石的浮雕相似,而紋飾內容卻差別頗大。

 
  全文請見《大觀》2017年12月號第99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