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當代整飭印風漫議

文∣張奕辰 圖/攝影∣張奕辰

東方古代的藝術表現為「天人合一」,體現人與自然的融合,實質上就是追求精神上的完美。面對篆刻這一門古老又年輕的藝術,一九八○年代以來,這朵藝苑奇葩在這個時代儘管滄海沉浮,不僅容顏未衰,相反更加放射出強烈的生命光彩。

在印學史上,曾出現兩個高峰時期。一個是戰國秦漢時,一個是由文人參與的明清時代。明代印學家朱簡曾說:「自三橋而下,無不人人斯籀,字字秦漢,猗歟盛哉。」事實上,從元、明、清至民國以降,文人治印已成為一種文化行為和生命形態,是他們精神家園中的一種模式。元尤其明清以來,盛行石章,加上書畫家多兼篆刻家,自篆自刻,推動了書畫創作的繁榮,更促進了明清以來流派印的昌盛。「大抵唐、宋諸印篆法稍疏;元、明以後漸求工致。鑑藏印的發展過程,大有後來居上的傾向。」(沙孟海《印學史》)大量金石文字的出土,整理與研究,極大地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容量之富,風格之多,使印人見識益廣;藝乃猛進,名家迭出,流派繁多,真正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印人們在方寸之間暢神、悅性,盡其所能,得其所樂。而大批知識精英的參與,極大的提升了篆刻的品味。故褚德彝有言:「無論讀書習字,總覺後不如今,唯獨治印愈後愈精。」

中國篆刻藝術所蘊涵的文化意義是多方面的,方寸之間,變化神明,氣象萬千,有著任何其他藝術所不具備的內在雅趣。至一九二○、三○年代以來,摹印更盛,吳昌碩、黃牧甫、趙叔孺、王福厂、陳巨來、齊白石、方介堪等度越前人,別開蹊徑而自成宗派。他們的成就深為世人所矚目,終成一代流風。時至今日,風氣不歇,後學有成,神韻各具。一代宗師卓有成就的貢獻,為當代篆刻藝術的崛起和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他們獨樹一幟的藝術成就,更為後學者樹立了典範。

自三十多年前新時期來臨,篆刻藝術重振中興之風開始,整飭一路印風曾有過一段短暫的低潮。但近十多年來,這路印風氣勢頗盛,在各種展覽、出版、拍賣等活動中往往占據相當比例。整飭一路印風的復興與發展,已經引起印壇的深刻反思。

 
  全文請見《大觀》2011年11月號第26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