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導民以孝・則天下順

文∣王綱懷 圖/攝影∣王綱懷

中華民族的「孝」文化源遠流長,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孝」字,這也就是說,早在西元前十一世紀,華夏先民就已經有了「孝」的觀念。中國最早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對「孝」給出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而漢代賈誼的《新書》則界定為「子愛利親謂之孝」。

漢代是中國帝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定型的時期,也是孝文化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為實現「以孝治天下」的目標,從漢惠帝開始,漢朝統治者不遺餘力地對民眾進行孝道教化,並且推行了多種政策措施:

皇帝以身作則
宣導孝道,皇帝必須親自做出示範,才能發揮引領作用。漢朝開國君主劉邦在其父生時盡力侍奉,死後立廟,歲時祭祀。漢惠帝、漢文帝也以「仁孝聞於天下」。文帝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親嘗湯藥。其事列入元人所編《二十四孝》之第二位,僅次於舜。以孝作諡亦是漢代皇帝以身作則的另一表現。除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西漢自惠帝以下,東漢自明帝以下,所有帝王的諡號都標以「孝」字,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孝章皇帝、孝桓皇帝等。漢代帝王雖多次改元,但諡號上的「孝」字卻一以貫之。

家誦戶習《孝經》
《孝經》並不在儒家六藝之列,然在漢時確立了其經學地位。武帝時設五經博士,不久即增《論語》為六經,再增《孝經》為七經。孝道教育就以《孝經》的教授為主要途徑,各級學校廣布孝道。京城太學生課本主要內容是包括《孝經》在內的儒家經典;地方上的官學也置經師講授《孝經》。孝道不僅是學校教育的基礎課程,還是社會教化的核心內容。《孝經》一時被「家誦戶習」。

 
  全文請見《大觀》2015年2月號第65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