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魏晉 壁畫磚 燕居圖(局部)

輕羅小扇撲流螢

文∣陳 耘 圖/攝影∣陳 耘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
看牽牛織女星。─唐代杜牧〈七夕〉

夏天的腳步來了,在油價上漲、電費調升的壓力下,在節能減炭、共體時艱的號召下,聰明的你,如何因應?有什麼妙方嗎?

把閒置已久的扇子拿出來,以手動的方式重新利用,可能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小時候,沒有冷氣、沒有冰箱,甚至沒有大同電扇的時代,我們不都過得好好的?晚飯後搬張小凳子到庭院,搖著大甲藺草編織的扇子,聽婆婆媽媽們閒聊,夏天也並不難過!

說到扇子,會聯想到什麼?想到《三國演義》空城計中談笑自若、羽扇綸巾的諸葛亮?想起《西遊記》中手持芭蕉扇的美麗女羅剎鐵扇公主?還是《桃花扇》淒美愛情故事中的明末名妓李香君?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扇子帶著鮮明的意象,存在許許多多中國人的心中。

用來招風納涼的扇子是誰發明的?歷來有各種傳說,晉人崔豹《古今注》說舜製作五明扇;南朝詩人劉孝威說「湯羅禹扇」,認為扇子是大禹發明的;漢代的《淮南子》和《帝王世紀》記載了周武王仁德的故事,據說周武王伐紂返周的途中,見到中暑的人,帶到樹蔭下,「左擁而右扇之」,於是「而天下懷其德」,因此說扇子是周武王發明的。也有一說是周公發
明的。這些傳說何者屬實,待考。

現今可以看到的最古早又完整的扇子,是考古學家從江西靖安李洲坳春秋晚期(或稍晚)墓中發現的一把扇子,扇面以精細的竹篾編成,柄長卅七公分,經過二千多年,還能完好如初,十分難得。這一類扇面呈梯形的竹編扇子,使用時間很長,到魏晉時期都還十分常見。

戰國時候的南方墓葬中,常發現以扇子作為陪葬品。例如湖北荊州馬山一號墓出土的竹扇,扇面也近似梯形,扇緣略呈弧形,以三根直的紅色竹篾和一根橫的黑色竹篾交錯編織而成,形成美麗的圖案,扇柄是髹漆藤木並以黑色絲線纏繞,經過兩千多年依然色澤如新,著實令人驚豔讚嘆。馬山一號墓陪葬品十分豐富,有大量精細的絲綢製品,被譽為「絲綢寶庫」,墓主是楚國高級貴族,擁有這樣精美的扇子陪葬,與其身分甚為適切。比較前述靖安李洲坳出土竹扇的墓十六,是個陪葬墓,墓主身分甚低,出土的扇子,其精粗確實有差別。可見扇子雖是大眾都使用的招涼用具,但身分高低不同,也在扇子的精緻度上有所反映。

 
  全文請見《大觀》2012年7月號第34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