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閤去,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首漢代樂府詩。詩中寫的是一位被遺棄的女子,偶然在採野菜下山的半路上遇見故夫。兩人對答談起分手後種種,簡潔明快,但讀者體會各自不同,有人說這是寫「棄婦的哀怨」;有人說這是「久別重逢的互相傾訴」;也有人對於故夫品評女子的標準,除了美色,就是論斤稱兩的比較她們的手藝,深不以為然;「素」是比「縑」更細緻的織品,故人一日織素五丈有餘,新人一天織縑一匹(四丈),確實是「手爪不相如」啊。也有人認為這是棄婦一種阿Q式的抒發。
我們都看不見這位女子的面貌,但想必姣好;我們也不知道她的個性,但想必溫婉,這種感覺是怎麼來的?女子上山去採蘼蕪,傳達了她的自立自重;女子遇見故夫時長跪(直身而雙膝跪地)相問,說明她的明事達禮。這樣的女子,不禁讓人心生敬愛,發揮一些聯想,就覺得她必是一位美麗溫婉的女人。
這首詩膾炙人口,深獲喜愛,讀來從不覺得女子哀怨;也從不覺得女子是要訴說衷情,更不覺得女子是要從頹勢上扳回一些勝利。文學作品引發的想像,一定因人而異,不會是制式的感受。這不是誰是誰非的問題。
這兒我們想談的不是聯想,也不是文學,而是「上山採蘼蕪」這件很具體的事情。「蘼蕪」別名芎藭,或稱江離,長得很像水芹菜而葉子稍小,有香氣,嫩葉可以食用可以煮羹,也可以曬乾製成香囊隨身配戴,根磨成粉可以煎湯沐浴,本草綱目就記載了「芎」的很多作用,並說明「芎」的葉子稱「蘼蕪」,可食。
「蘼蕪」是一種山間的野菜,上山去採蘼蕪的是位女子,讓我們想起,《詩經》中也常描述一些山間水邊採集野菜的女性,例如〈關雎〉大家都很熟悉,「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這位在水邊採集荇菜(似蓴菜)的窈窕淑女,引起男子的遐思,輾轉反側難以成眠。〈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描寫的是採集卷耳的女子,想念她出征的丈夫,採了半天不滿一小筐,乾脆把籮筐放在一旁,專心思念她的丈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