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青花松竹紋壺 (中)青花寶相花唐草紋盤 (右)青花魚紋壺

朝鮮青花瓷五百年概述(上)

文∣王明彥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明代景德鎮官窯燒造的青花瓷不僅供皇室御用,同時也透過政治與商業手段,大舉輸出國外。一向與中國維持密切往來關係的朝鮮王朝,在文獻中亦時可見到明青花瓷傳入的紀錄。朝鮮青花瓷始燒時間於十五世紀,正值以景德鎮產品為仿效對象的東亞青花瓷生產活動,自中國向鄰近地區擴張的初期階段;且不像多數國家專因商業利益而仿燒青花瓷,朝鮮青花瓷的燒造,主要由國家設立官窯負責,且僅供應國內所需,未見有外銷。

朝鮮王朝(1392〜1910)於開國之初,由於境內金銀產量相對不足,政府於民間極力推行以陶瓷器取代金銀器使用的政策。在此政策下,王室自朝鮮世宗(1418〜1450在位,明永樂十七年至景泰元年)開始,內廷使用瓷器的比例逐漸提升,並獎勵中央各級官廳與地方政府遵行。此外,朝鮮世宗亦對境內陶瓷製造所進行調查,並著手重建貢納系統。相較於高麗時期,朝鮮時代的陶瓷製造所明顯增加,主因在於高麗時期的瓷器代表──高麗青瓷,大多以王室貴族為主要消費族群,時至朝鮮時代,陶瓷消費族群則更為擴大。

朝鮮前期的陶瓷主要為粉青沙器與白瓷。粉青沙器為因應戰後百廢待舉的環境,調整高麗青瓷原有製作工法所生產的器種,而朝鮮白瓷儘管受到高麗白瓷的影響,但汲取中國元明時期白瓷的優點後,朝鮮白瓷質地已較以往堅硬。隨著朝鮮白瓷品質提升,以青花裝飾的中國白瓷,也受到矚目而陸續傳入朝鮮,中國青花瓷於元代(1271〜1368)景德鎮創燒成功後,不僅發展快速,中國周邊地區如越南、朝鮮、日本等,亦受到影響而發展出各有特色的青花瓷。為使青花紋樣更加顯眼,燒製出高品質的白瓷成為首要之務。自朝鮮世宗開始,內廷用器多以白瓷為主,由文獻中不時出現中國使臣索討朝鮮白瓷的情形,可知朝鮮前期的白瓷品質已達一定水準。但當時鈷料產地遠在中東,且須輾轉透過中國輸入,因此量稀價高,非一般大眾所能負擔,僅朝鮮王室可以國家財力支應燒造所費。

 
  全文請見《大觀》2017年2月號第89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