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唐 三彩南瓜 西安市臨潼區博物館藏 (中)清乾隆 仿雕漆百壽瓶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右)清乾隆 仿古銅彩犧耳尊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巧技奪天工・驟視不類瓷

文∣姜又文 圖/攝影∣國立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本刊資料

清人朱琰曾考察當代窯器燒製方法和成品,撰有《陶說》(初刻於乾隆卅九年)一書,書中言及:「戧金、鏤銀、琢石、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諸作,無不以陶為之,仿效而肖。」這描述的,正是清代製瓷業臻於鼎盛的時期──乾隆盛世;「無不以陶為之,仿效而肖」,則是指當時一類別具特色的瓷器品種──「仿生瓷」,也有稱為仿真像生瓷或像生瓷者,即以陶瓷仿造現實生活中的生物、器物等不同物體,燒造出來的瓷器成品,無論尺寸、外觀、顏色和質感上,均與模仿的目標物真假難辨。自然逼真,準確無誤地以仿造出動植物,或是其他材質的紋理質感,酷似實物,僅以肉眼而不能辨。

仿生陶瓷的故事
乾隆朝是中國瓷器史上仿生瓷器最為精奇巧妙的時代,這時的瓷器以豐富多彩的品種和成熟的製作技術著稱於世。但古代先民以陶瓷擬仿其它動植物的外型,他種材質紋理的嘗試,其實很早就開始了。

一九八五年唐代慶山寺塔地宮出土唐〈三彩南瓜〉,瓜身呈八瓣形,通體呈金色,飽滿圓潤,栩栩如生。唐三彩屬於低溫釉陶器,常見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此處陶工運用黃釉、綠釉自然流淌的特性,模仿自然瓜果,打造出鮮豔欲滴,質感光亮的仿真南瓜。此外,傳為一九九一年西安市東郊田家灣唐墓葬出土的唐〈三彩西瓜〉(一說為甜瓜),也以圓滾的器形仿之,並以綠釉畫上波浪狀的紋路。這兩件瓜形陶本身並不具備盛裝用途,也沒有開口或罐蓋等設計,純粹是一種模仿實際蔬果打造的像生製品。

陶土具有高度而自由的可塑性,除了捏塑像生瓜果,上釉燒造後所呈現光滑亮潔的質感,也被用來模仿帶殼類海鮮。北宋〈白釉劃花法螺〉一九六九年河北省定州市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此器是定窯承做的特種產品,完全按照天然海螺以手工捏塑而成,型態仿真並帶有佛教法器的用途。殼為螺旋狀,中心聳起錐形體,喇叭口。胎白而厚重,質地細膩,釉色潔白透明,垂釉泛青,通體劃飾波浪紋,充分顯示北宋定窯對釉面熟練的掌握。

 
  全文請見《大觀》2018年5月號第104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