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清 雕黃楊木搔背羅漢 故宮典藏
 
明清雕刻・匠心仙工(木雕篇)
文∣梁悅詩 圖/攝影∣國立故宮博物院

從考古出土資料可知,先秦木雕藝術的技法已然完備,不論陰刻、陽雕(浮雕與鏤空雕刻)或立雕都已達到極高的成就,且充分發揮在木製家具中,此外,傳統木構建築也是木雕藝匠發揮長才之處,所謂雕樑畫棟也。家具、建築之外,宗教造像亦為木雕藝匠展現匠心之所在,六朝、隋唐,佛教興盛,木雕造像相當活絡,今日仍能覓得當時藝匠的作品。

傳世的宋代木雕造像,以觀音像最受推崇,或結跏趺坐,或立像,或手捻施無畏印,或作思惟像,皆體態穠纖合度,形貌寧靜安詳,充分展現當時木雕造像工藝之神妙。元代重視百工, 技藝精湛的匠役有「也可兀闌」之尊稱。因為實行匠戶制度,雕刻技藝父子相承,至明初仍世襲不替。此時木雕藝術仍寄身於建築、家具與宗教造像中。明代中葉以後,雕刻工藝成為獨立的藝術門類,雕刻家雖然能以一藝傳世,但是往往並未專攻一門,例如以竹刻聞名的朱纓(號小松山人)、濮澄(字仲謙),都曾雕木;專門「治犀」的鮑天成也兼雕象牙、紫檀木。降及清代,雖然內廷作坊有木作或廣木作,技藝高超的雕刻匠役仍以象牙雕刻為主,兼及木雕;民間雕刻藝人也無法專攻木雕一藝,否則僅能寄身於家具、木構建築與宗教造像中。

欲雕刻精緻的木雕工藝品,所需木料必須質地細緻,紋理細密,打磨後需入手柔滑,其中以黃楊木最為理想。台北故宮「匠心與仙工:明清雕刻」展中的清前∼中期〈雕黃楊木搔背羅漢〉,全器取一小塊黃楊木立雕羅漢,羅漢雙腿盤曲趺坐,僧袍退至腰下,袒露上身,左手支地,右手執爪杖,自右肩垂後,作上下搔背狀。一隻哈巴狗躍伏於羅漢膝間,尾巴上揚,彷彿對著主人搖尾輕吠。羅漢眉目瘦削,前額與眼尾皺紋深陷,嘴角含笑右翹,雙目露出舒坦神色,好不暢快!黃楊木紋理細膩,色澤雅致,不易生長粗大,不能為建築、家具之材,卻是極佳雕刻質材。此件木雕體量甚小,僅高四・四公分、長四・六公分,若非黃楊木不易達此境地。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10年4月號第7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