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賀新禧、吉祥如意!」新春逢人總不免說上幾句吉祥話以表祝賀,「如意」是不論對親疏遠近親戚、朋友間的最佳祝賀辭,代表著對他人今年心想事成、如願以償的預祝。但古時的新年,這番祝賀倒不能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靠著同名為「如意」的傳統工藝品獻呈,才算是做足了禮數。我們不妨在新春期間,來看如意一物之流變,以及古人是如何用如意、表如意。
如意的源起
如意,一般被認為源自古代的「不求人」,北宋釋道誠《釋氏要覽》載:「如意,梵云阿那律,秦言如意。《指歸》云:『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人手指爪。柄可長三尺許,或脊有癢,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曰『如意』。」這則記載點出如意普遍被認為的兩個來源,一是與佛教器物的關係,另一是與先秦前中國爪杖的關聯。
學者傾向將如意視為中國本土既有的文物,據考古材料顯示,山東曲阜魯國故城遺址就有造型相當雷同的一對牙雕器物出土,器首猶如屈起的手掌狀,細長柄相連,是目前所見最早似如意之物,但是否真做抓癢用,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證明。
相似的器形也見於佛教僧侶日常使用的法器,名做「阿那律」,他們將經文記於其上,作為講經時備忘錄的功能,像是古時臣子上奏時手持笏版那般的使用方式。當佛教在東漢傳入中國後,這種名為阿那律的講經工具,就因造型相近與中國如意合流傳布。
早期如意的使用,除了宗教法器、抓癢用器,其他功能不勝枚舉;據陳夏生女士整理有關如意的早期文獻,其用途還包括說話時作比劃擊節的談柄、賞賜回報的禮物、防身用的武器及指揮軍旅時所持之杖,顯見如意早期的多重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