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東漢 玉座屏 / 西漢 彩繪漆插屏(正面) / 西漢 漆木大屏風上折疊構件

漢代屏風與陳設

文∣聶 菲 圖/攝影∣聶 菲

屏風,是一種帶底座上插活動或不活動屏板的傢俱,主要為遮蔽、間隔空間並裝飾之作用,漢代屏風的形制主要有座屏、插屏、圍屏等。製作材料有木製和玉製等,屏心有紙、絹、雲母、翡翠、琉璃等,製作工藝有雕刻、鑲嵌、彩繪等。屏風起源很早,不過先秦文獻中只言屏,未提到屏風,而稱其為「邸」或「扆」。「屏風」一詞最早見於西漢馬王堆漢墓遣策,記有「木五菜(彩)畫並(屏)風」。至西漢中晚期以後,屏風使用十分普遍,常見於富豪之家,凡廳堂居室必安置裝設。《西京雜記》載:「漢文帝為太子時,立思賢苑以招賓客。苑中有堂隍六所,客館皆廣廡高軒,屏風帷帳甚麗」。漢代文獻記載較多,這時期宮廷和豪宅屏風精美華麗,有玉石屏風、漆木屏風、琉璃屏風、雲母屏風、雜玉龜甲屏風、絹素屏風等。《史記•孟嘗君傳》曰:「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漢書•陳萬年傳》載,西漢時善於諂媚的御史大夫陳萬年病臥床上,教訓兒子陳咸直到深夜,「咸睡,頭觸屏風。萬年大怒,欲仗之……陳咸叩頭謝曰:『具曉所言,大要教咸諂也』」。《三輔決錄》載:「何敞為汝南太守,章帝南巡過郡,有雕鏤屏風為帝設之。命侍中黃香銘之曰:『古典務農,雕鏤傷民,忠在竭節,義在修身』」。
從漢代畫像及出土實物可以看到屏風的形制,有插屏和圍屏等。
插屏一般為獨立板屏,由屏板和屏座兩部分組成。形體有大有小,大者多設在室內當門處,既具遮蔽作用,也可起裝飾功能。馬王堆漢墓所出〈彩繪漆插屏〉(圖一、二),屏板為方形,由屏框與屏心組成,屏足為二個凹形底座,可供屏板插入其中,整屏髹漆彩繪,黑漆地,用紅、綠、灰三色彩繪雲紋和龍紋。簡二一七(M1)載:「木五菜(彩)畫並(屏)風,一長五尺高三尺」;簡二七四(M3)載:「木五菜(彩)畫並(屏)風長五尺高三尺一」,座屏與遣策上所計尺寸不符,應為明器。河南洛陽澗西七里河東漢墓和甘肅武威旱灘坡東漢墓所出插屏,其形制與馬王堆漢墓所出彩繪漆插屏相似。河北定縣四十三號中山穆王劉暢墓出土的〈玉座屏〉(圖三)也為插屏,高十六•九公分。座屏由四塊鏤雕玉片拼插而成。兩側以雙連玉璧為支架,玉璧主體透雕青龍、白虎,中間兩屏片略呈半月形,兩端有榫插入架內,透雕人物鳥獸紋。上屏片正中為「西王母」,分髮高髻,憑几端坐,旁有朱雀、狐狸、三足烏等;下屏片為「東王公」,髮後梳,憑几而坐,旁有侍者及熊、玄武等。其紋飾形象地反映了漢代人的神仙崇拜思想。此玉屏採用了透雕、鏤刻等多種琢玉技藝,畫面神采飛動,超凡脫俗,表現特有的浪漫主義遺風。內蒙古和林格爾漢墓壁畫「拜謁圖」,給我們提供了插屏與人物關係的形象資料。墓主人朱衣端坐床榻之上,其後置黑色朱綠彩繪立屏,屏板下隱約可見承托的朱色足座。插屏常設於人物座位後立為屏障,或在大型建築進門處起遮掩作用,藉以顯示其高貴的尊嚴,這應是周天子御座後所設「扆坐」的延續。追根溯源,屏風的使用在西周初期就已開始,不過當時沒有屏風這個詞,稱其為「邸」或「扆」。扆,斧扆,或寫作「黼依」,是古時天子座後的屏風,又可稱為「扆坐」,即專指御座後所設的屏風。《尚書•顧命》:「狄設黼扆綴衣」;《禮記》也載:「天子設斧依於戶牖之間」,漢代鄭玄注曰:「依,如今綈素屏風也,有繡斧紋所示威也」。《周禮•掌次》載:「設皇邸」。「邸」,鄭玄曾有注:「邸,後板也」。後板者,為大方板於坐後,為斧紋,指屏風。皇邸,即周朝時為天子專用的器具。周天子在冬至祭時,背後一般設「皇邸」,即屏風。它以木為框,糊以絳帛,上畫斧紋,斧形的近刃處畫白色,其餘部分畫黑色,這是天子名位與權利的象徵。就像《三禮圖》中的斧扆。東漢李尤〈屏風銘〉道:「舍則潛避,用則設張,立必端直,處必廉方,雍閼風雅,霧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其常」,正是指這種形制而言。不過在這裡插屏被文人賦予某種人格,變成了一種精神文化的載體,成了儒家道德倫理的化身和做人的道理,包含了中國文人對中國文化本體加以說明與肯定的期望,以從中覓得某種庇護精神和慰藉道德的力量。這種插屏發展到明清時期成為帝王御座後面的座屏。
圍屏即曲屏,為多扇拼合的屏風,主要有「┌」和「だ」形式,每扇之間用折疊銅構件連接,可向一個方向開合。這種屏風根據室內空間,可長可短、可屈可直,輕巧靈活、運用自如,在較大的空間內,常置於身體的左右,起分隔和遮蔽作用,滿足當時人們跽坐時蔽身的高度需要。古文獻常有記載,《後漢書》載:「鄭弘為太尉時,舉弟五倫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見,弘曲躬而自卑,帝問知其故,遂聽置雲母屏風,分隔其間」。《三國志•吳錄》載:「景帝時,紀亮為尚書令,子隲為中書令,每朝會,詔以屏風隔其座」。漢代隨著建築物內部空間的加大,屏風高度有所增加,每扇屏扇的寬度也相應加寬,在拼合方法上,大量出現用金屬的交關相連屬,更便於折合。其中尤以廣州南越王西漢墓所出土「だ」形圍屏最為突出。

 
  全文請見《大觀》2022年5月號第152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