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的鈞窯
古文獻裡所說的「均窯」,就是今人所指的「官鈞」。《景德鎮陶錄》云:「均窯,亦宋初所燒,出鈞台。鈞台,宋亦稱鈞州,即今河南之禹州也。土脈細,釉具五色,有兔絲紋,紅若胭脂硃砂為最,青若蔥翠、紫若墨者次之,三者色純無少變雜者為上。底有一、二數目字號為記者佳。」這是今人將「官鈞」的年代定為北宋的文獻依據。一九七四∼一九七五年,河南省博物館對河南禹縣八卦洞和鈞台的古瓷窯址進行了考古發掘,清理出窯爐、作坊、灰坑等遺跡,出土了窯具、瓷器及瓷片一千餘件,產品的造型有各式花盆、盆托、洗、爐、缽、尊等,釉色有天藍、月白、紫紅等多種。花盆、盆托、尊等器物的外底均刻一個由「一」到「十」的數字,同時出土的還有「宣和元寶」錢範。宣和為北宋晚期宋徽宗的年號,於是,人們斷定此窯是北宋晚期燒造宮廷用瓷的窯場。一九七五年,河南禹縣鈞瓷廠在調查禹縣鈞台窯址時,採集到一件鈞窯尊殘件,底部銘有「奉華」二字。「奉華」為北宋定窯、汝窯御用瓷器上的常見款識,這就更堅定了人們對「官鈞」燒於北宋的判斷。
清宮保存的官鈞瓷器數量最多。人們對其中的尊、盆托等四十二件外底刻數字的器物作了比較,一般規律是:數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數字越大,器物尺寸就越小。這與窯址出土的同類瓷器標本的情況相吻合。官鈞瓷器上的銘文,除了數字,還有「養心殿」、「重華宮」、「景陽宮」、「鍾粹宮」等宮殿名,據研究,這些宮殿名是清代宮廷造辦處玉作匠後來刻上去的。官鈞瓷器之美,在於它那色彩豔麗且富於變化的釉色,最著名的是海棠紅和玫瑰紫。這種釉料中的銅,在焙燒時必須充分還原,才能顯現出美麗鮮豔的紅色,而銅在高溫中的狀態極不穩定,故官鈞的紅釉製品尤為珍貴。
值得注意的是,在官鈞窯址發掘前,陳萬里先生曾認為,鈞窯的興起與汝窯的衰落有密切的關係,汝窯在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中倒閉後,鈞窯便在金人的統治下開始燒瓷,其歷史延續到元代,而金代乃是鈞窯的「黃金時期」。陳萬里先生雖未使用官鈞的提法,然他所說,鈞窯的「黃金時期」之標誌無疑就是官鈞。關松房先生則認為,鈞窯設立於金大定廿四年(1184),鈞州一名出現以後,「由明昌迄於天興,中間僅四十餘年,所以鈞瓷的實物,流傳甚罕」。關松房先生所說的鈞窯也是指官鈞,因為民鈞的產量頗大,流傳甚多。可見,早在廿世紀五○年代,就有人否定了古籍關於鈞窯「宋初所燒」的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