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時,大家都讀過《論語》。孔老夫子和弟子們談論人生理想的一段對話,想必大家印象深刻。孔門弟子個個說了自己的偉大抱負後,孔子最欣賞的是曾點的發言:「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在晚春季節,幾個大人童子,一起到沂水去洗浴,到舞雩台去吹吹風,一路唱著歌回家。
不少教材在解釋「浴乎沂」時,特別說明是「洗洗手腳」,似乎認為「浴乎沂」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其實大自然的河川池塘,應該是人類最初始最便利的洗浴之處,自古至今,都是一樣的。往鄉下去,孩子們不都在河邊清泉處嬉戲玩耍嗎?這恐怕是許多人最快樂的童年回憶。商人的始祖「契」,據說就是他的母親簡狄「浴於川」時,吞下燕鳥的卵而有孕。這雖然只是個神話,但也說明了「浴於川」並不是一件太奇怪的事情。根據《山海經》的記載,大聖人舜和顓頊也都浴於大自然的水淵呢!
儘管在水邊洗浴不是什麼太怪異的事,但是洗浴畢竟是個人私密的行為,特為盥洗而設置的空間也就應運而生。在這樣的私密空間中,盥洗用具如何?水的供應如何?這些成了讓我們很好奇的課題:在沒有現代自來水、沒有熱水器的年代,如何解決「盥洗」這件無可避免的人生大事?
中國是個重視盥洗沐浴的民族,在語言中有豐富的詞彙來描述,根據《說文》的記載:「沐,濯髮也」;「沬,洒面也」;「盥,澡手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這些字對「身體的潔淨」詳作細部區分。其中表示洗手意義的「盥」字,是個整體會意字,構字很容易理解,金文寫作,像雙手在水中沖洗,下有承盤接水,洗手的意思十分明顯。
作為洗面意義的「沬」字,是個較晚出現的形聲字,在先秦古文字中,有很具象生動的寫法,甲骨文寫作,像人散著頭髮在盆子前洗臉;金文作(),像雙手拿著一個倒過來的皿,往下傾注,中間的部分是頁(頭臉)和水,下有承盤接水,洗臉的意思也很明白。字的組成部件很多,有時省去其中的幾個部件,仍不妨害其原意的傳達,例如等,最後省到剩下「水」和「頁」,寫作(),和《說文》「沬」字的古文寫法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