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靖後期以降,為「辨貴賤、明等威」所制定的種種服制,已在求新求美的流行浪潮中,遭置若罔聞;接續而起的是各式各樣新奇的服裝,創新速度之快,完全不亞於今日的時尚產業。成化、弘治年間曾盛行於京城的馬尾裙、蟒袍等京式服飾,前者隨禁令銷聲匿跡,後者則充斥於社會各階層間,早已非新鮮事;取而代之的是,南方城市在龐大經濟力下所帶動的諸多新潮風尚。究竟這之中是誰帶動了流行?何處又是創造流行的重鎮?這期我們便看到晚明服飾如何在官方秩序崩解後,絢爛奪目地登上歷史舞臺。
突破禁令・帶動流行
那些帶動流行風尚的領銜者,往往是最初始打破禁令的那群人,萬曆年間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將「天下服飾,僭擬無等者」歸為三類:其一則勳戚,如公侯伯支子勳衛,為散騎舍人,其官止八品耳,乃家居或廢罷者,皆衣麟服,擊金帶,頂褐蓋,自稱勳府。其他戚臣,如駙馬之庶子,例為齊民。會見一人,以白身納外衛指揮空銜,其衣亦如勳衛,而衷以四爪象龍,尤可駭怪。其一為內官,在京內臣稍家溫者,輒服似蟒,似鬥牛之衣,名為草獸,金碧晃目,揚鞭長安道上,無人敢問。至於王府承奉,會奉旨賜飛魚者不必言,他即未賜者,亦被蟒腰玉,與撫按藩臬往遠宴會,恬不為怪也。其一為婦人,在外士人妻女,相沿襲用袍帶,固天下通弊,若京師則異極矣,至賤如長班,至積如教坊,其婦外出,莫不首戴珠箍,身被文繡,一切白澤麒麟、飛魚、坐蟒,靡不有之。
由此看來,王公貴冑、內官及婦人是僭越服制的主要群體。從沈德符的描述中,不難想見,「僭越」是為了藉由外在服飾,取得象徵性的階級地位。而且,在明初的服制中,對於奢華織品的使用權限規範嚴格,普通百姓只能使用絹、紬、紗、布,潛藏的愛美之心,勢必只好透過使用更上一階級的金繡、紵絲、綾羅等昂貴布料來滿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