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至右)清康熙 青花山水大瓶、清康熙 灑藍釉描金礬紅魚藻紋棒槌瓶、清康熙 五彩加金鷺蓮紋尊、清康熙 灑藍地竹節式多穆壺、清康熙 紫紅地琺瑯彩纏枝蓮紋瓶

康熙官窯綜覽

文∣鄭椀予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清代康熙朝(1662∼1722)由於社會、經濟相對穩定,海外貿易繁榮, 使得景德鎮的製瓷業的發展達到新一高峰。同時因廢除了明代的匠籍制度,使得社會生產力得到釋放,同時並繼續實行明代的官搭民燒制度,也促進了民窯的燒造技藝,使得康熙朝與官方合作的民窯廠所生產之青花、五彩瓷為清代瓷器綻放出另一波燦爛煙花。

康熙皇帝(1654∼1722)在位卅一年,為中國歷史上執政最長的一個皇帝,他除了努力學習漢文化,也對於西方科技、藝術等有濃厚興趣,使得其在位期間的瓷器藝術大放光采。民初黃矞在《瓷史.滿清》一節內曾如此描述:「瓷器至滿清則無美不備矣,承明制置御器廠於景德鎮,而民窯亦薈萃於此,尤為全國所仰給。」康雍乾三代的瓷器,其精緻度更屬清朝之最。首先,即由康熙朝開始介紹。

五彩
康熙五彩是在明代嘉靖、萬暦官窯的青花五彩和民窯單純釉上五彩、金彩的基礎上持續發展,「五彩」所代表的是一種「多彩」的意涵,並不一定五彩皆備。到了清康熙年代,最重大的突破是發明了釉上藍彩、黑彩,以及金彩的投入運用,從而改變了明代以釉下青花、釉上五彩結合的主流形式成為純粹的釉上五彩。其餘尚有彩繪於紅、綠、冬青、霽藍等色釉之上之五彩瓷,與一般的白地五彩相較,更增添五彩瓷的繽紛效果。

釉色的突破
釉上藍彩燒成後的色調與釉下青花不同,多呈灰紫色,彩層濃厚,鮮豔程度則勝過釉下青花色澤,但觀之並不刺目。有時在釉彩周圍呈現一股光暈,此種現象在其他清代彩瓷中未曾見過,故可作為鑑定康熙五彩的特徵。黑彩在康熙五彩中所占顏色比例雖然極小,但光亮如漆的黑彩在整體形象中卻有畫龍點睛之妙,呈現出黑漆的光澤,特別是當繪以人物髮髻或鞋靴時,更顯真實。

而金彩的運用也突破了明代嘉、萬時期在礬紅、霽藍等色地上描金的作法,使得原已鮮豔妍麗的五彩器更顯堂皇富貴。在瓷器上飾金,早在宋代定窯上即已出現,明代永、宣時期的青花、單色釉上亦偶有所見,晚期金彩器明顯增多,至清代則較為流行,並對金彩的製作工藝進行改革,使得五彩器畫面更熠熠生輝。

 
  全文請見《大觀》2014年4月號第55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