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瓷,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近世對其之研究,始於上世紀中期的英美學者。本刊第卅四期曾刊載「元代青花瓷鑑識概論」,對於元青花的胎、釉、形、紋、款、燒造方式等項目,整理出幾個判別的大方向。本文則將專論元青花鈷料發色之特徵,期能提供讀者另種鑑識及賞析之面向。
一九五二年,美國人波普(John A. Pope,1906〜1982)以英國大衛德基金會(David Foundation)收藏「至正十一年(1351)款」〈青花雲龍紋象耳瓶〉為依據,提出元青花的分期及其特徵理論,並認為「至正型」為成熟元青花盛期的標準。二○○五年七月,〈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在拍賣場上創下驚人天價,元青花瓷器的身價跟著亦水漲船高。這種現象卻也帶動起仿品製偽的「活絡」,故而許多研究者費盡心血,期能破解元青花的謎團,進而遏止紊亂的訛傳與仿作。元青花瓷器鑑定,基礎的鑑識在於鈷藍的發色,本文擬由此著手,將整理所得分項介紹,期能提供讀者認識、鑑定元青花之參考。
研究依據
存世元青花主要收藏地為:土耳其伊斯坦堡托普卡宮(Topkapi palace),該處典藏世界上最多的元青花,共有四十件(圖一),無論在數量跟品質上均為精良;伊朗國家博物館,共收藏卅二件(圖二)。此外,一九八○年,江西省高安市元代窖藏共出土十九件元青花(圖三),現藏高安市博物館。由於出土地離景德鎮非常近,深受學界重視。本文將以上述館藏元青花為材料,著重探討典型元青花的重要特點,以及鈷料「蘇麻離青」(文中亦簡稱蘇料)的發色特徵。
馮先銘《中國陶瓷》中提到成熟的元青花需有三個要點:瓷胎潔白,施純淨的透明釉;運用鈷料產生藍色的圖案花紋;熟練掌握釉下彩繪的工藝技術。又以「胎潔釉潤、青花色澤豔麗奪目」者為佳。青花瓷上色澤豔麗、濃郁的藍彩,便是來自稱為「蘇麻離青」的鈷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