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袁慧敏與恩師童衍方在東京博物館 (中)丁卯印存 (右)童衍方題吳帶當風

另闢蹊徑・吳帶當風──袁慧敏的篆刻藝術

文∣王叔重 圖/攝影∣王叔重

在華亭賓館剛剛採訪完袁慧敏先生,東台路的大德堂主阿凱攜上海京劇院名老生藍天同來,方才知道袁慧敏原來是個戲迷,會唱上幾段的資深票友。趙先生邀請我們翌日參加其父親八十七歲壽辰京劇堂會,並有曹可凡、童衍方等各界知名人士前來,可謂一時之樂也。

而我們的採訪,並不是從袁慧敏學習篆刻的歷程開始,而是直奔他所編的《袖珍印館──近現代名家篆刻系列印譜》(廿冊),這套書幾乎涵括整個晚清民初的篆刻流派體系,搜羅廣泛,幾至各種流派,並且學術價值亦有在前人基礎上得以進一步提升,因此,近年來篆刻界對袁慧敏評價極高。袁慧敏說:「出印譜之類的學術著作要非常嚴謹,要對得起歷史,絕對不能有半點馬虎。我主要還是想做些對社會有益的事。」袁慧敏編輯印譜有著自己的審美原則,提倡樸素大方,原汁原味。雖然他居於主編位置,卻是用讀者的身份來擇選編輯,「我當時就是想要編讀者所希望看的印譜。只要選題好、資料精,不怕沒人買。好多印譜當時國內都沒有出過,如徐新洲、鍾以敬、童大年等等。再比如我年輕時,是看方去疾等編的印譜成長的,前輩的篆刻功力、學術修養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影響。我現在回想起來也很激動,自己也能編印譜來滿足讀者的需求,彌補了年輕時候的遺憾。我相信這也是大多數印人的心願。所以,我的原則就是要對得起社會,編出好的印譜。」

袁慧敏喜歡買印譜,除了收藏老的原列印譜,新的出版物也是見一本買一本。現在國內出版界首先講究的是經濟效應,而出版印譜實際上是很難盈利的。但袁慧敏本著自己對篆刻藝術的喜愛及堅持不懈的創作實踐、鑑定研究,加之其長久以來從事於印章篆刻拍賣,並擔任上海市收藏鑑賞家協會副會長一職,故而能立足學術,跳出商業,回歸傳統。「因為我有著豐富的資源,所以我要求所編的印譜資料必須是第一手的,原打的。我要做的就是獨創性,人無我有,人有我變,這可能也是我一貫的追求。」在印譜開本方面,令袁慧敏最為欣賞不已的則是清乾隆時自稱印癖先生的汪啟淑所編集的袖珍印譜。

 
  全文請見《大觀》2016年9月號第84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