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黃穆甫印存續補

黃牧甫存世印譜考 (一)

文∣劉浩敏 圖/攝影∣劉浩敏

黃牧甫(1849∼1908),安徽黟縣黃村人,為晚清印壇最重要的印人之一。他本名士陵,牧甫為其字,亦作牧父、穆甫、穆父等,晚署倦叟、倦遊窠主、息倦窠主、黟山人、黟山病叟,齋室名蝸篆居、延清芬室、舊德鄰屋、古槐鄰屋等。父親黃德華,字仲龢,工詩文,通文字訓詁之學,著《竹瑞堂集》。由於家庭濡染,年少便對篆學產生興趣,八、九歲開始習印。同治二年,因太平軍與清軍戰,家園被毀,困苦失學,後雙親亦相繼離世,為補生計及養育弟妹,他被迫離鄉到江西南昌謀生,曾於照相館任職,後入廣州,改以鬻書畫、治印自給。至廣州後,他結識了許多名流權貴,獲得不少擴闊視野的機會。先在一八八五年得皇親國舅志銳(1853∼1912)推薦前往北京國子監攻金石學,博覽古蹟遺物,奠定了深厚基礎。後在一八八七年獲金石學家、收藏家吳大澂(1835∼1902)邀請,在廣雅書局校書堂專門從事校刻,因而接觸大量古代金石器物,成為拓展其藝術生涯的重要契機。一九○二年,再應湖北巡撫、署湖廣總督端方(1861∼1911)之邀,前往武昌協助金石遺存的整理及編輯工作。一九○四年由武昌回家鄉黟縣,四年後病逝,享年六十或六十一。

他的一生四處飄泊,主要活躍於安徽、南昌、廣州、武昌等地區,然以居廣州時間最長,且對嶺南篆刻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故又被譽為粵派、嶺南派之初袓,受其影響的印人包括:李尹桑(1882∼1945)、易大廠(1874∼1941)、鄧爾雅(1884∼1954)、黃少牧(1879∼1953)等。平生自著有《黃穆甫篆書日課》、《穆甫雜錄》、《籀書呂子呻吟語》、《續說文古籀補》、《說文建首》、《六書八類》等;輯有《十六金符齋印存》、《陶齋吉金錄》,並曾協助摹拓〈石鼓文〉、〈劉熊碑〉。

黃牧甫一生治印極多,據其後人所稱不下萬方,但卻失散各地,難以匯集,原石更成鳳毛麟角。然其印跡得以傳世及流布,主要源自印譜。由一八七八年黃牧甫自輯《般若波羅蜜心經印譜》開始計起,直至二○一○年林明、謝光輝近輯《黃士陵印存》為止,現所知見印譜約六十五種,當中印蛻,汰其重複者,共見二千四百多方。這些印譜,大致可分為原拓本和印刷本。原拓本當然極之珍貴,就算是非黃牧甫專輯者,亦見收有零星印拓屬罕見或尚未見世之作品;印刷本的份量亦不容忽視,如黃氏自輯《般若波羅蜜心經印譜》和《黃牧甫自存印譜》(約一八九九)的初鈐本已不經傳,故印刷本成為學術研究的重要資料。

 
  全文請見《大觀》2014年4月號第55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