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是中國歷史上陶俑製作大發展的時期,藝術成就高,也備受世人矚目。俑的種類、數量、材質、水準等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其塑造製作水準已臻完善,風格簡樸渾厚,氣韻生動,寓意於形。漢代陶俑的製作因產地和年代的不同,也表現出明顯的地域特徵與時代風貌。
江蘇徐州地區出土的漢代樂舞俑
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作為西漢時期重要的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重鎮,西漢時期共有十二代楚王,東漢時期有六位楚王、彭城王,以此為諸侯王國的國都,他們死後均葬在徐州附近,因此形成了目前徐州龐大的漢代墓葬群。這些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陪葬的陶俑,數量眾多,型制多樣,其中有眾所周知的獅子山楚王陵的兵馬俑、馱籃山楚王墓的樂舞俑、北洞山楚王墓的彩繪儀衛俑,還有大量各類中型墓葬中出土的陶俑,這些陶俑具備典型的漢代陶俑造型特徵,同時也融合了地域化的藝術氣質,對我們研究徐州兩漢文化的服飾特點和地域風俗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
其中的馱籃山楚王夫婦墓,位於徐州市東郊,一九八九年正式發掘。因該墓早年被盜嚴重,隨葬品被盜墓者擄掠殆盡。唯有陪葬坑中的陶俑保存完好,數量多達兩百餘件,可分為官員俑,樂舞俑和僕役俑三大類。目前,在江蘇省的徐州博物館中,復原陳列著一組漢代樂舞俑,她們與北京國家博物館陳列的單件樂舞俑遙遙相望,這些陶俑同出於徐州馱藍山楚王夫婦墓,色彩雖已褪去,但她們那婀娜多姿的舞蹈造型卻如同是被時空定格住了一樣,永久地讓人們駐足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