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傅氏尺牘
 
王福庵與鑑藏印
文∣周建國 圖/攝影∣周建國

二○一二年的七月十七日(或農曆六月十一日)是中國近現代著名書法篆刻家、金石鑑賞家、創建於清代末年的中國第一個印學研究團體—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的王福庵先生一百卅二週年的誕辰日,剛過去的三月二日也是先生逝世五十二週年的紀念日。王福庵(1880∼1960)初名壽祺,字維季,後更名禔,字福庵,以字行。別號鋤石農、微幾、屈瓠、印傭、羅刹江民、石奴、福庵居士等,晚年又自號持磨默老人、持默居士。生於杭城。為仁和(今杭州)教育家、金石家王同伯季子。平生篆刻印章數萬,書法作品甚夥。遺有《福庵藏印》十六冊、《羅刹江民印稿》八冊、《福庵印稿》一○一冊、《麋研齋印存》十六冊、《麋研齋印存重輯本》四冊、《麋研齋印存重輯本續》一冊,以及《說文部首拾異》和《麋研齋作篆通假》等。

沙孟海在《印學史》中論王福庵「畢生精力都用在印學上,亦擅長細朱文,創作甚富,茂密穩練,所作多字詞句印和鑑藏印,更見本領。」鑑藏印即鑑審(定)、收藏(書籍、書畫)用印。縱觀福庵一生所治的此類印不僅量大,且精美絕倫,無論其先賢或後俊,在此領域能與他比肩者寥寥。故其同時代的鑑藏家們為有福庵親治用印而欣喜,有的甚至「貪得無厭」,直至嗜痴境地。藏書家王體仁、傅增湘便是其中的代表者。

藏書家之所以講究銘印,俞樾講得很清楚:「每念此物流轉不常,日後不知落誰手,雪泥鴻爪,少留因緣,亦使後世知我姓名。且寒士得此數卷,大非易事,今日留此記識,不特一時據為己有,即傳之他人,亦或不即滅去。」鑑藏印之要義由此可見。然真正的藏書家們惜書如命,對鑑藏印十分苛刻,非工穩秀麗者不用,否則即為佛頭著糞了。

王體仁(1873∼1938),字綬珊,浙江紹興人。居杭州,辛亥後遷上海。藏書家。王氏為貢生,以經營鹽業致富,為當時知名之巨富鹽商,築九峰舊廬于杭。嗜典籍,一生購藏古籍耗資五十餘萬銀元,藏書數十萬卷。所藏宋本百餘種,明本千餘種,方志二千八百餘部,內多孤本善本。尤以地方誌的收藏而著稱,為一時之冠,富甲一方。王氏甚喜福庵所刻的鑑藏印,先後倩福庵刻了數方,均精緻典雅,王氏愛不釋手。後來抗戰爆發,王氏藏書大部分毀於日軍戰火,其憂憤而死。

傅增湘(1872∼1949),字潤沅、沅叔,四川瀘州江安人。著名藏書家。因藏有南宋紹興二年兩浙東路茶鹽司刊本《資治通鑑》、南宋淳熙十三年宮廷寫本《洪範政鑑》兩書而言其藏書處為「雙鑑樓」。又取蘇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之句,言其居日「藏園」。光緒廿四年(一八九八)進士。同年入翰林院為庶起士。一九一四年任袁世凱御用機構約法會議議員。五四運動中,因抵制北京政府罷免蔡元培的命令受牽連而被免職。一九二七年任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辛亥革命後,開始大規模搜訪中國古籍,致力於版本目錄學研究。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13年5月號第44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