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大師馬定祥先生(1916∼1991)集藏宏富,僅珍錢集拓就數以萬計,自號「萬拓樓主」。他於古錢、紙幣、金銀幣和銅元這四大門類,無所不精,素有「錢幣全才」之稱。其對錢幣的真偽鑑定,功力深厚,識見逾人,深得錢幣界同行的欽佩。他雖一生坎坷,但他對民族文化和國家桑梓的熱愛之情,終生不渝。為了光大中國的錢幣文化、促進中國錢幣學的發展,他生前數次將自己珍藏的大量錢幣實物及資料無償捐獻給國家。一九九一年臨終前,將他畢生收集並珍藏於「萬拓樓」的錢幣拓集、拓圖、古籍、照片等十萬餘件資料,無償捐獻給故鄉浙江省博物館,為中國錢幣學事業留下了一筆不可估量的遺產。
馬定祥的齋號為「萬拓樓」,顧名思義,他藏有大量的、系列化的錢幣拓圖。這一幀幀用薄如蟬翼的特製宣紙手拓下來的珍幣資料,都是馬定祥五十多年的心血積累。其中包括《泉幣大觀》拓圖上萬件、自製各類錢幣拓集數十冊、錢幣散拓數萬件等。除了他自己製作收藏的拓圖,還包括了張叔馴、羅伯昭、王蔭嘉、黃鵬霄、蔣仲川、秦子幃、蔣伯壎、戴葆庭、楊成麒等泉幣大家的珍貴收藏(圖一)。
舊時的藏界,將中國歷史貨幣分成古錢、紙幣、機製金銀幣、機製銅元四大類。除紙幣不易製拓外,馬定祥在古錢、機製金銀幣、機製銅元的錢幣拓圖收藏十分豐富,孤品珍品數量眾多,冠絶當時。本文就從古錢、金銀幣、銅元三個部分來介紹馬定祥先生的珍貴收藏。
中國貨幣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殷商時代,海貝已由昂貴的裝飾物轉化為貨幣。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發展,金屬稱量貨幣逐步被金屬鑄幣所取代。從春秋戰國至清代,我國歷代貨幣種類繁多,幣材廣泛,形制多樣,形成了有金、銀、銅、鐵、鉛、紙等多種幣材和有布、刀、圓錢、鋌、牌、餅、錠等不同式樣的貨幣形態,堪稱世界貨幣之冠。不僅在錢文書法、造型藝術諸方面絢麗多彩,美不勝收,還從冶鑄、印刷等方面反映出我國科技的發展歷程。直到晚清開始出現近代機製幣和紙幣,才基本上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鑄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