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西漢 金怪獸(右)「金色記憶」展場概況

璨璨煥麗•灼灼光華-記「金色記憶─中國十四世紀前出土金器特展」

文∣童 宇 圖/攝影∣童 宇

近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舉辦了「金色記憶─中國十四世紀前出土金器」特展。是次展覽通過中國大陸境內十九個省市、四十家文博機構所藏各地考古出土的三五○餘件金器,呈現先秦至元代的中國金器起源及發展歷史。筆者所在的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與周大福大師工作室現有「中國古代黃金工藝」(2018∼2021)合作研究之專項,研究團隊組織在十月十三日至成都參觀該展,因有是文,以記其況。
在古代金屬器的研究中,中國學界歷來多重視青銅,金銀器
則是西方的顯學。廿世紀上半葉,瑞典考古學家安德森(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

1960)首撰《中國古代金匠》,開啟了
對中國古代金銀器的探究。其後歷經幾代中西學者的努力,以及諸如何家村窖藏等重要考古發現的公布,對這一領域的認識才逐漸豐富。黃金化學性質穩定、不易氧化,甚至歷經千年也光耀如新。故相對於其他材質的器物,金器往往能最大限度地還原物件的歷史原貌,予人以身臨歷史之感。它也成為近年展覽的寵兒。數年來,金器相關的展覽層出不窮,如二○一三年南京博物院舉辦「金色中國」大展,著重於中國金器通史式的介紹;二○一四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絲綢之路」展現歐亞大陸間的文化交流,涵蓋不少金器;二○一五年浙江省博物館的「中興紀勝─南宋風物觀止」、深圳博物館的「稽古維新─湖南省宋元明銅器與金銀器」;二○一六年蘇州博物館的「金色江南─江南地區藏金銀器」以及浙江省博物館的「金玉默守─湖北蘄春明荊藩王墓珍寶」,各自探討某時期、地域或某考古遺存的金銀器文化;去年,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的「錯彩鏤金─陝西珍藏中國古代金銀器」,也對黃金工藝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種種展覽,不一而足。
研究……種種展覽,不一而足。
是次金沙遺址博物館「金色記憶」展覽選題頗似「金色中國」,但範圍限定為「中國十四世紀前」,即元代以前的出土金器。從歷史上說,元代前後確實是中國金器的一個重要轉變時期。金器可以分為飾品和器皿兩大類別。先就飾品而言,這一時期中隨著蒙元時代穆斯林的東遷,加之明初鄭和下西洋等朝貢貿易的推動,西方的寶石在中國逐漸流行。「回回石頭」開始成為飾品上的主角,黃金則轉變為承托的框架材質,金飾的性質發生了重要變化。就器皿而言,隨著景德鎮製瓷以及剔漆、螺鈿等工藝的崛起,陶瓷、漆器也能製作出精美絕倫的日用容器。相對而言,雖然金銀打作的器皿仍然存在,但其作為日用工藝精品已不復唐宋之盛。總之,從上述兩點歷史背景來看,十四世紀前、後的中國金器確可劃分為兩個系統脈絡。

 
  全文請見《大觀》107年12月號第111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