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高麗青瓷獅子蓋香爐 (中)高麗青瓷蓮花形香爐 (右)高麗青瓷獅子蓋香爐

從實用到玩賞──十二世紀高麗象形青瓷香爐

文∣王明彥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近來有關高麗青瓷的研究,在窯址出土品、製作技術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此外,學界亦致力於透過器種、紋樣、銘文進行編年推定,以及歸納相關造型特徵,並藉此進一步界定受中國影響的部分與自身特色的差異。而在東亞陶瓷交流研究方面,透過朝鮮半島附近海域的出水遺物,則可對於東北亞區域間的物質交流與傳播、工藝製作技術水平等,有更加多元的瞭解,尤其是數量相對較多的陶瓷器,有關其商業流通與消費使用,以及高麗時代(918〜1392,後梁末帝貞明四年至明太祖洪武廿五年)藉由海路進行陶瓷貿易的情形,皆可從中獲取大量研究資訊。此外,以器物本身的造型與編年研究為基礎,透過物質文化的角度,更可對於高麗時代的用香文化,以及高麗青瓷的用途等,做更深入的瞭解。本文將透過對於高麗象形青瓷香爐的觀察,將高麗青瓷原本僅具備實用功能,進一步成為室內陳設與玩賞對象的情形,以及其間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部分進行介紹。

《高麗圖經》所見中國鑑賞文化的傳入──透過民間貿易接觸
高麗於北宋建國之初,即於北宋太祖建隆三年(962,高麗光宗十三年)遣使入貢,雙方正式締結外交關係,直至高麗成宗十三年(994,北宋太宗淳化五年)礙於遼國軍事壓力,官方外交漸陷停頓,並於高麗顯宗廿年(1029,北宋仁宗天聖七年)終止使節往來,不通中國達四十三年。時至高麗王朝中期,高麗終於在文宗廿五年(1071,北宋神宗熙寧四年),「遣民官侍郎金悌奉表禮物如宋。……至是遣悌由登州入貢」,與北宋重新建立較為長期穩定的外交關係,兩國間的文化交流亦於此時由低潮轉為高峰,中國文物大量且急遽地輸入高麗,直至十二世紀前半暫告一個段落。北宋官員徐兢(1091〜1153)曾於徽宗宣和五年(1123,高麗仁宗元年)銜命出使高麗,並停留月餘之久,返國後將其見聞分廿八門,共三百餘條記事,於宣和六年(1124,高麗仁宗二年)匯集成《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以下簡稱《高麗圖經》)呈供御覽,成為瞭解十二世紀前半高麗王朝風土民情的重要文獻紀錄。

 
  全文請見《大觀》2018年1月號第100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