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呂少華所治印
 
呂少華其人其印
文∣張遴駿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近日少華兄以即將付梓的印集相示,集中多為近年新作,滿目珠璣,令人嘆服。

呂少華生於一九六○年,號默庵,祖籍浙江東陽。上中學時他看到班主任用橡皮刻上「語文」、「數學」等字敲在作業本上,覺得好玩,便參加了學校的美術興趣小組。廿世紀七○年代末,上海市滬東工人文化宮舉辦了一次書法篆刻聯展,有上鋼三廠職工篆刻組的作品參展。少華第一次見到了江成之先生的篆刻作品,就被吸引住了,覺得江先生的作品用刀與眾不同,請教了滬東工人文化宮篆刻組的張海南先生才知道,江先生是浙派傳人,用刀沖中帶切,所以才有這樣的效果。少華由此便對江先生產生了敬仰之心,半年後,他大膽地寫了一封信到上鋼三廠,附上了自己的習作,並表達了求師的願望。半個月後,少華驚喜地接到江先生的回信,勉勵他好好學習篆刻,鑑於他當時的狀況,建議他先到江先生的學生夏偉軍處學習篆刻基礎知識。在夏偉軍精心輔導了兩年後,江先生就讓他帶著習作上門。

少華至今仍清楚地記得一九八一年到江先生家去時的情形:第一次見到篆刻名家,少華緊張得有點手足無措,而江先生卻非常謙和地對他帶來的習作耐心指點。過了一會,家中又來了一位長者,江先生介紹這是其兄江辛眉,辛眉先生學問深厚,不僅工於詩,對金石之學研究也很深。辛眉先生看了少華的習作後說:「很好,你能寫信找老師,很有闖勁,學篆刻要有闖勁,要多臨摹漢印和自己喜歡的流派作品。」後來少華才知道,江先生能收他作學生,與辛眉先生不無關係。當時江先生收到他的信有點猶豫,不知道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學篆刻是不是一時衝動?能不能堅持下來?還是辛眉先生說:「小朋友要學傳統藝術是好事,應該支持。」於是他建議由夏偉軍輔導一段時間,而夏偉軍常把少華的習作給兩位江先生看,兩年後也是辛眉先生認為少華有點入門了,建議讓他上門學習。

這以後,少華幾乎每週都要騎自行車從楊浦區到盧灣區淡水路的江先生家中學習,後來江先生搬到浦東,少華又每週到浦東求教。每次江先生總是耐心地批改習作,指出不足。少華得名師指點,進步很快,一九八四年,上海市舉辦「速達杯」篆刻大獎賽,少華獲得一等獎,獎品是一台當時很稀罕的電冰箱,掘了少華篆刻史上的第一桶「金」。從此少華便一發不可收。一九八七年起,西泠印社舉辦全國篆刻作品評展,前三屆少華連續折桂,獲得最高的優秀獎。時任西泠印社副社長的劉江先生點評少華的作品:「從流溯源一路入手,取法近人趙叔孺、王福庵一路,再上溯元朱文、漢玉印、鑄印等,基礎較扎實,布局、書篆、用刀均見功力。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13年7月號第47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