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南宋 沈子蕃 緙絲〈梅鵲圖〉及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朱克柔緙絲書畫技藝研析
文∣于 穎 圖/攝影∣于 穎

日前,「瑞色凝光─上海博物館秘藏緙絲蓮塘乳鴨圖特展」已圓滿落幕。綜合考慮到緙絲文物的脆弱性及展示需求,展期僅十六天,極為珍貴。期間仔細地回顧了南宋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入藏上海博物館(以下簡稱上博)的捐贈過程,透過圖文內容溯源緙絲工藝的源流發展,並介紹書畫藝術對緙絲的影響,揭密「朱緙」獨特無二的精妙秘技。同展還甄選捐贈品中明、清緙絲畫作各一件,呈現緙絲畫技藝的後世傳承之路。
南宋緙絲〈蓮塘乳鴨圖〉縱長一○七•五公分、橫長一○八•八公分,幅式巨大、製作精細,這件曠世難得之作從何而來?它原屬近代人龐元濟舊藏。龐元濟(1864〜1949),浙江南潯人,字萊臣,號虛齋。龐家是南潯巨富「四象」之一,祖上因經營蠶絲業而發家致富。龐家尤以收藏書畫之富冠於江南、聞名於世。一九○九年出版的《龐元濟虛齋名畫錄》卷七中著錄:「宋朱克柔蓮塘乳鴨圖軸,刻絲本五彩,紅蕖白鷺、綠萍翠鳥,子母鴨各二泳游水中,間以蜻蜓草蟲等類。高三尺三寸五分,闊三尺四寸,小款兩行刻於青石上,『江東朱剛製蓮塘乳鴨圖』隸書,『克柔』朱文」。圖上鈐「吳興龐氏珍藏」、「虛齋秘玩」、「萊臣審藏真跡」印記。龐維謹,字秉禮,龐元濟繼子。一九五二年龐維謹、龐增和、龐增祥聯名捐贈朱克柔〈蓮塘乳鴨圖〉等六件宋、明、清代緙絲畫作,在這批捐贈中,最吸引人的便是〈蓮塘乳鴨圖〉。
製作者朱克柔,其生卒年不為人所知。根據兩件作品中的款文和對題,可以梳理出她是活躍在南宋高宗(1127〜1162)時期的雲間(今上海松江一帶)女子。一為緙絲〈蓮塘乳鴨圖〉上所緙題款「江東朱剛製蓮塘乳鴨圖」,下緙「克柔」朱文方印,可知朱克柔,名剛,字克柔。江東當時泛指長江蕪湖至南京以南的地區,主要指江蘇南部和上海地區。二為遼寧省博物館藏朱克柔緙絲《山茶蛺蝶圖》冊頁,其中明人文從簡(1574〜1648)題贊:「朱克柔,雲間人,宋思陵時,以女工行世」。「雲間」即今上海松江。「思陵」為後人對南宋高宗的尊稱。文從簡是文徵明的曾孫,他出生蘇州文人世家,善於書畫,富有收藏,對江南地區歷代藝文瞭若指掌,他關於朱克柔的記述是可信的。
緙絲,是織造工藝中的一種。織造,是將經、緯紗線在織機上相互交織成織物的工藝過程,而緙絲則指以生絲作經線、各色熟絲作緯線,透過通經回緯方法來織造。緙絲始於唐代,經由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原。唐末至宋初之時,回鶻人善織作緙絲,隨之傳入中原。北宋時官設「克絲作」,初期織作緙絲以供裝裱,後漸發展為純藝術賞析之物。據洪浩《松漠紀聞》卷一載,宋時定州緙絲用於服裝,屬於日常用品。
「包首」是為保護書畫手卷而做的一段外裝裱(舊稱「錦褾」),一般以堅韌耐磨、織紋多彩的絲織品為主,常見為綾錦等品種。根據南宋周密(1232〜1298)親眼所見南宋皇室部分書畫類收藏情況的梳理和記錄來看,他對宋徽宗、高宗的鑑定眼光和分等級來裝裱的喜好了然於胸。南宋內府的書畫裝幀,先評定書畫等級,再配以不同緙絲、織錦、花綾等絲織品裝裱。如「出等真跡法書」,包括兩漢、三國、二王、六朝、隋、唐君臣墨蹟,及皇帝題簽並書寫「妙」字的法書,以緙絲為包首。六朝名畫橫卷用緙絲山水樓臺圖為包首。不出等的如「鉤摹六朝真跡」單列一類,青色樓臺錦作包首;還有「唐代各等法書」以紅霞雲鸞錦為包首。更有意思的是緙絲實為貴重,即便是「六朝名畫掛軸」這樣的珍稀品,也未見緙絲,而是皂鸞綾為二色天地、碧鸞綾作一色天地。可見,至南宋宮廷御用時,緙絲是稀罕絕妙的先賢書畫的上選用料,也是緙絲技術向書畫藝術靠近的契機之一。
宋代緙絲畫技藝傳承發展自北宋時期,當時由官府設立的文思院四十三作坊之一和內侍省裡的後苑造作所,有八十一作坊中的「克絲作」。在文思院「克絲作」中逐步由單純製作包首等高規格的吉瑞圖案緙絲品向院體繪畫藝術過渡,而產地也不斷向東南方向遷移。隨之南遷的緙絲藝術亦榮歸江南絕技,滋養出諸如朱克柔、沈子蕃等名家。緙絲畫於徽宗和高宗年間發展到藝術技藝的頂峰,創造出藝術領域的新樣式,成為具有獨立欣賞價值的藝術作品。以〈蓮塘乳鴨圖〉緙絲書畫為代表,其中應用的緙織理念與技法已經完全突破緙絲工匠織造的範疇,不單以精細準確為標準,更注重追求書畫神韻。為實現這一目標,「朱緙」法由是而生。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3年1月號第160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