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臺北故宮」)藏品來源的人都知道,臺北故宮的藏品主要由原北平故宮博物院與原南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播遷運臺的文物組成,前者有近六十萬件文物,原藏於紫禁城;後者有一萬一千餘件文物,其中又有不少是原古物陳列所藏品,經瞭解以原藏於奉天行宮與避暑山莊(熱河行宮)為大宗。因此,這些文物都可說是清宮舊藏。
由於當年起念自紫禁城選裝文物南遷,實乃因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九一八事變爆發,國事蜩螗,局勢日漸緊張,當時政府下令揀選精品裝箱南遷避寇。抗戰勝利後,國內政局未見穩定,文物尚未整理北返,又奉命三度精選文物箱件渡海。其實在抗戰初期政府即有感於戰雲密布,南遷文物曾在南京二度揀選後分三路西遷大後方。從南遷文物中揀選精品準備渡海時,由於兵馬倥傯,前輩吳玉璋師曾告知:當時揀選赴臺文物時,沒有時間開箱檢視,往往是手執文物清冊,憑腦海中的記憶挑選箱件。當年文物南遷之初,在紫禁城內挑選文物裝箱時,比較沉重的文物多未選入,包含各宮殿內的漆木家具。紫禁城各宮殿的家具乃天潢貴冑起居日用品,華貴已極。例如,在儲秀宮內左右廂房各有一條案,乃一對長且大的軟螺鈿長案, 桌案背面中央橫條支撐上各有填金楷款: 「大清康熙丙辰年製」。康熙丙辰年是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據瞭解,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庫房中仍有帶康熙年款的螺鈿家具,有几、案、櫃等,具晚明風格。至於未帶款識的紫檀櫥櫃、寶座等大型硬木家具,更是所在多有。
雖然紫禁城內有難計其數的家具,可是臺北故宮的收藏中並不以家具見長,幸而在民國七十二年(一九八三)春購藏了一批原屬北京恭王府的紫檀家具,稍微撐起了臺北故宮家具收藏的聲譽。這批家具共計卅三件,目前其中的廿八件紫檀家具被組成兩組,布置成一個廳堂與一個書房,分別名為「起居之室」與「文房之所」,常設於臺北故宮一樓西邊「貴冑榮華─清代傢俱」展覽中。(參見後頁線繪圖)
這廿八件紫檀家具計椅櫈類有一件寶座並附腳凳,又有四張五屏式扶手椅與四張長方凳。桌案類有一張八角桌、一張畫桌、一張平頭案,以及兩張四方(矮)几與兩張長方(高)几,此外尚有一張月牙桌,還有一張附於床榻上的長方炕几。一張俗稱羅漢床的長榻是唯一的床榻類,前述長方炕几即為此榻上炕几,但原無腳凳。櫥櫃類有兩件高大的亮格櫃,是屬於書櫃式的多寶格,亦被稱為骨董櫃,另有兩件方角小四件櫃與兩件呈
品字型三層臺階式小櫃,小四件櫃與品字型小櫃皆可安置於條案或炕床上,乃炕櫃之屬。除此之外,有兩件落地插屏,屏面嵌飾〈茜牙七賢過關圖〉。(詳見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