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仿元龍泉青瓷樽式香爐 (右)仿南宋龍泉青瓷簋式香爐

古窯與古瓷科技要論(下)

文∣李 剛 圖/攝影∣李 剛

古代龍窯的煙囪
邃古以來,有機物燃燒是最普遍的熾熱的氧化反應現象,人類在生活中和冶煉時,採用扇風、橐籥鼓風等方法使較多的氧氣快速到達燃燒點以獲得所需的高溫。而古代燒陶瓷的窯爐,則不能使用橐籥等工具,因為它需有較大的風量,且要保持數小時至數十小時的連續送風,於是,窯工發明了能夠自然排煙吸風的煙囪。

二○一三年,福建浦城仙陽鎮出土了長五・二七公尺的商代龍窯,尾部有殘高一・二公尺的煙囪。和其他出土的龍窯一樣,這座窯也由於自然及人為的因素而被埋入地下,然其結構保存尚好,可以看到用植物材料構形、外抹泥土、經高溫焙燒而成的窯室薄壁,以及窯室尾段頂部向後下方收攏而使半倒焰形成的狀況。春秋戰國龍窯的建造技法與之相類。龍窯在地面上掘出窯床、構築窯室和煙囪等,不僅容易操作,而且便於維修,更重要的是,龍窯火焰的水準作用距離為一公尺左右,燒窯時必須由前至後從設於窯室兩側的投柴孔添加木柴進行焙燒,所以,龍窯絕對不可能以在地下挖成窯室、從地面向下掏出煙囪的方法建造。一九八四年在上虞亦曾發現過商代龍窯,遺憾的是,立面結構已蕩然無存,其中,長五・一公尺的龍窯,坡度十六度,首尾高度差一・四一公尺,長五・二公尺的龍窯,坡度八度,首尾高度差只有○・七二公尺,若無煙囪,憑這麼小的高度差所產生的抽力,窯溫是達不到燒成器物的攝氏一千兩百度。漢代以後燒瓷器的龍窯,為了使窯室尾部有更大的裝燒空間而設擋火牆,底部開排煙孔,如不建較高的煙囪,就不能形成半倒焰、迫使煙氣向下經排煙孔排出。我經過縝密的考證,在二○○四年發表的〈古代龍窯研究〉一文中指出,古代龍窯皆有煙囪。浦城發現的商代龍窯,進一步證實了這一結論。

 
  全文請見《大觀》2016年4月號第79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