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張熊 百齡富貴圖 1883
 
晚清花鳥畫中的花木表現
文∣姜又文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中國花木畫的發展,至晚清時期呈現各家爭鳴、百花競放的繽紛局面。此時擁有突出花卉畫藝表現的地域,一則為鴉片戰爭後開埠之上海;一則為嶺南地區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廣州,多元風格的交織與商業經濟的活絡,促成該地藝壇勃勃萌發的無限生機。

江南地區自古物產豐饒,文化薈萃,花鳥畫科確立、成熟於此,墨筆或妍彩;工細或寫意,名家輩出,蓬勃發展,並隨時代推移而屢有新意。明成化至嘉靖年間,以蘇州為核心的吳門畫派崛起,沈周(1427∼1509,石田)自王淵工整墨筆花鳥悟得新意,以高度掌握造型之功,率開筆墨靈動、氣息樸質的文人寫意花卉,強化筆墨的情緒特徵,往後陳淳、陸治、周之冕多發軔於石田,陸治又承文氏精謹,用筆尖削、略作變形;陳淳則更進一步以自由抒寫,為大寫意花鳥開具先端。

嘉興地區早從明代已有富可敵國的項氏收藏,其兄弟、子侄及孫輩在鑑賞與書畫創作均有作為,促進該地的藝術發展與文化活動。入清以後,海鹽錢氏成為關鍵角色,南樓老人陳書(1660∼1736)「籜石翁墨筆花草得白陽而筆法較厚」,其後綿延九代畫人。名重當時的錢載(1708∼1793)、錢維城(1720∼1772)在吳門風格之外,又加入常州惲南田一派風格,及至晚清,吳浙等地花木畫基本不脫吳門餘緒與南田寫生沒骨的兩大骨幹。

晚清滬上,傳統文人畫家那種書齋自娛、雅集唱和,繪寫奇石、古木、花卉一路的繪作,終為「商品畫」所替代。添繪禽鳥翎毛、草蟲走獸的作品,動靜結合,相形討喜,買氣較旺,花木畫傳統漸為花鳥風潮所掩。對晚清上海鬻畫的畫家來說,如何能雅俗共賞,且作畫快速、產量穩定,並突出個人特色,是首要考量。是故,他們很自然地在本籍畫風的基礎上,透過結社、集會、交遊、賑募等機會,互相交流,彼此影響,其中融合更迭的過程和因果,便形塑為晚清海上複雜而精彩的真實樣貌。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108年09月號第120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