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林今話》是清代一部很有影響力的畫學著作,而關於此書的作者蔣寶齡,尤其是他在詩書畫上的造詣,世人則知之甚少。學術界較早有溫肇桐撰寫專著,從其生平、繪畫、詩歌、著作入手,全面概述了蔣寶齡的生平與藝術,並撰寫了年表。後又有學者黃建林在溫先生的基礎上,對蔣寶齡家世、早年、後半生的歷程進行了更為細緻地分析,並糾正了一些訛誤。其他研究則是基於《墨林今話》展開,側重點有所不同。縱覽前人著述,他們對於蔣寶齡的研究已較為詳盡,本文則結合新見史料與其作品略作摭談,以資補充。
蔣寶齡,字子延,號霞竹,又號琴東逸史,江蘇昭文(今常熟)人。生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卒於道光廿年(1840),享年六十有二。秦嘉樂於道光廿四年(1844)在蔣寶齡墓碑上有識語云:「先生諱寶齡,字有筠,號霞竹,昭文之東鄉人也。工詩善畫,譽重當時。卒年六十有二」(上海圖書館藏抄本《琴東詩選•跋》)。至於其生平簡述見於各地志稿,茲列於下。
《常昭合志稿》載:「蔣寶齡,字霞竹,昭文人。祖瀛,讀書敦行。寶齡僑寓郡城,工詩,山水高逸古雋,著有《琴東野屋詩集》。弟問,家酷貧,喜購金石圖籍,亦工詩畫。子茝生,字仲籬,山水亦多古致,晚刻寶齡所著《墨林今話》,士林重之」。
《平望續志》載:「蔣寶齡,字霞竹,又號琴東逸史,昭文人。工山水,尤善畫柳,人以『蔣楊柳』稱之,有小印曰『詩人之畫』。嘗遊藝吾邑,而寓平望為最久,與諸老輩相倡和。著有《琴東野屋集》,《墨林今話》蓋繼張庚《畫徵錄》作也。子茝生,字仲籬,亦工詩畫,著有《續墨林今話》」。
《黎里續志》載:「蔣寶齡,字子延,號霞竹,昭文人。性真率,寡言笑,工詩畫,研求聲律,必合於古。善山水、花鳥,家貧賣畫自給。畫必有詩,詩必沈煉。出之嘗寓南庵炳文靜舍,與徐達源、俞岳、蔡傅梅詩酒倡酬無虛日。著有《墨林今話》、《琴東野屋集》」。
《吳門表隱》:「蔣寶齡,字霞竹,常熟人,居衛道觀西。秉性冷淡,立品高潔。善詩古,工丹青、書法入妙,皆不染時習,有出塵意想。著述甚富,如《墨林今話》已梓行」。《吳縣誌續志》:「寶齡,字子延。客遊以買畫自給,山水特近文唐。《墨林今話》一書則繼張庚話《畫徵錄》作也」。
據研究可知,蔣寶齡的先祖最早可追尋至八世祖蔣澂,見其〈書八世祖英白公臨流室贈言後〉。他的祖父蔣瀛,字文霑,號伯江,布衣詩人。從祖蔣源、從叔蔣問。《常昭合志稿》記載的「弟問」係誤載,實為從叔蔣問,原名誥,號二香,其父蔣源。吳翌鳳:《懷舊續集》載蔣問:「與同里沈翓、沈鼎、陳錫桂結吟課。家酷貧,喜購圖籍及金石文字,客至輒具蔬食相與商榷今古,累日不倦。有以匱乏告則解衣與之,門外詬逋方急弗顧也,其風趣如此。工小詩,喜寫蘭。年三十餘以嘔血卒,無子」。蔣寶齡在《墨林今話》寫道:「二香叔為叔祖惕庵公諱源子,幼喜作擘窠書,長而深嗜金石考據之學。性疏略,不作衣食謀。遇古圖籍碑刻,必多方假貸購之。所居臨街一樓,僅容膝。過午譚藝
者咸集,或共蔬食,相與商榷古今無倦,門外詬逋聲急,弗恤也。嬸氏姚賢,先歿,叔愈無聊。越數載,亦侘傺死,年三十有六,無子。方遘疾時,余已挈家來郡城,久不返。一日接手劄,告余病劇,殷殷盼歸。比返,已易簀,不及見矣。聞彌留之際,猶向友人乞古喻麋一丸,以未得為憾。其癡癖可傷也。吾叔學問淹博,而懶於著述,閒為六朝小文甚工,惜散佚。書學蘇、米兩家,後又學李北海,嘗語余曰:『學書不必斤斤摹仿,但得古人手跡或佳拓一二種,時時展玩默會其神,斯可已』。余謂繪事亦然。其寫蘭及率筆山水,俱極天真爛漫之趣,惜不多作,故流傳絕少。詩僅十數首」。
蔣寶齡還曾為蔣問作〈鬻硯行〉,描述了他的一生,詩云:「得米奉親自飲水,臣叔一寒竟至此。索逋人去且閉門,低頭學書日十紙。可憐學書不療貧,堂前老母白髮新。承歡昔日與婦共,今日婦亡惟一身。朝來便擬出門走,含淚牽衣辭阿母。阿母涕泣還語兒,父喪未葬兒應知。三間老屋賣不得,安所趨辦窀穸為。嗚呼兒窮已到骨,兒亦隨身無長物。無棺不葬兒出門,天下豈有無父人。珍重囊中一片石,脫手街頭萬錢值。淋漓四角墨繡痕,誰知中有孤兒血。鹽鐵塘南舊邱壟,歲晚荒村深雪擁。一夕艱辛畚挶完,居然馬鬣成高塚。歸掩蓬門仍苦饑,三生緣盡石交離。眼枯淚竭何人覺,難問鸜之與鵒之」。
蔣寶齡之妻汪婉昭,字苕香,工詩,《女士詩錄》收有其詩作,蔣寶齡為其寫有多首贈詩。兒子蔣芸生、蔣茝生、蔣蘭生、蔣蕖生,女兒蔣蕊生、女婿邵淵鍾。其中以蔣茝生直承家學,能繼其衣缽,他「善畫山水,又得錢松壺、湯雨生兩先生薰陶指授,造詣益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