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民國青綠山水•由復古革新至摩登--淺述民國青綠山水的發展
文∣李思潔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廿世紀的中國畫壇,重新開啟了對於色彩的認識。
色彩重新回到畫家的選擇當中,與當時畫壇意欲革新的時代潮流有關。一九一七年,康有為在《萬木草堂藏中國畫目•序》中提到「以著色界畫為正」、「以院體為正法」來與歐美日本競勝。畫家林風眠(1900∼1991)曾對於水墨畫提出批判:「水墨色彩原料上有以上種種的不便和艱難,繪畫的技術上、形式上、方法上反而束縳了自由思想和感情的表情」。支持林風眠觀點的學者李樸園(1901∼1956)則呼應:「我們的士大夫畫要屢屢聲明其不願使用較為顯明的色彩,屢屢聲明水墨至上論,雖然他們有墨分五彩之說,那是對於後來者的誘惑,或對於色彩論者的解嘲」。
其實,即使是正統派的畫家們,也從未捨棄青綠設色的畫面風格。在他們諸多臨仿前賢的作品中,不乏見到臨仿趙令穰、趙伯駒等的小青綠作品。而在兼具裝飾作用的宮廷繪畫中,青綠設色作品更從未缺席。
然而,在畫史的論述當中,似乎有意地忽略了正統派畫家的設色作品;或者說,他們更為重視正統派畫家的筆墨表現。因此,即使是同時代的戴熙、張崟,都曾對於四王體系的作品發出批評:「益雅益秀,然氣象微矣」(戴熙)、「麓臺王大司農畫法黃子久,得其蒼厚,失其勁挺蕭森之致,專以名家。一時宗之者如張墨岑、黃尊古諸君,曰為『婁東派』,一時賞鑑家非『婁東』即為外道」(張崟)。同時代的錢杜亦同樣發出疑惑之聲:「古來詩家皆以善變為工,惟畫亦然。若千篇一律,有何風趣?使觀畫者索然乏味矣」。
當時已有江南畫家感受到畫壇被「千篇一律」的正統派風格籠罩,因此轉而向吳門畫派甚至北宗一路學習的潮流正在興起。這股風潮的最初,並非是針對「水墨」或是「顏色」的運用,而是在繪畫美學上的不同思考。如同前述康有為曾提出以著色界畫與院體畫為正法,但其所針對的是隨興之所至的文人寫意畫。有趣的是,就現存作品來看,設色的作品極為常見。若細讀畫家款識,如汪琨(1877∼1946)〈浮嵐暖翠圖〉其上仍言自己「倣大癡」,與清代正統派畫家們的選擇並未不同。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107年12月號第111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