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無言獨上西樓 (中)豐子愷 (右)警報作媒人

漫畫之間・情味無限

文∣李思潔 圖/攝影∣ 香港藝術館、本刊資料室

豐子愷生平簡介

豐子愷(1898∼1975),乳名慈玉,學名豐潤,後又改名豐仁,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後,由老師另取名為子顗,又改為子愷。出生於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豐同裕染坊。父親豐鐄是個秀才,多次應試舉人皆未上榜,終於在第四次時中了舉人。但同年豐子愷的祖母過世,豐鐄丁憂,並未出仕。豐子愷為豐鐄唯一的兒子,便在家接受父親的教導,學習文人傳統應學的千字文、孔孟等古文。豐子愷九歲時父親過世,他轉入其他私塾就讀。宣統改制學堂,將私塾改為小學校。

藝術啟蒙

豐子愷的繪畫天分展現地很早。還在接受父親啟蒙時,便曾用染坊染料將《千家詩》上配有的木刻版畫上色,差點挨了父親一頓責打。他在〈我的學畫〉一文中記:「我在十一、二歲時就歡喜『印』《芥子園畫譜》。所謂『印』,並不是開印刷廠來翻印那畫譜,就是用一張薄薄的紙蓋在《芥子園》上面,用毛筆依照下面的影子而描一張畫。……《芥子園》是單色的畫譜,我則在印下來的畫上,自己著了色彩,在這工作上我頗感一些興味。」年幼的豐子愷將這些「印畫」分送同學,甚至還幫塾師用「打格子」的方法畫了一張放大的孔子像,掛在私塾前面,在鄉里間也傳開了豐子愷善畫的名聲。親戚間常拿來一張小照,便要豐子愷放大畫像,一直到他十七歲外出求學,還常常在暑假、年假時接受這種義務生意。

一九一四年,豐子愷由小學畢業後,選擇進入了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以下簡稱浙一師)。當時浙一師校長經亨頤早年留日,又是一位畫家,學校風氣自由,鼓勵學生尋求、發展自己興趣,不單是重視學科,亦重視藝術。當時校內的藝術課程依新式教育規章設有圖畫、音樂、手工三科,教學設備相當進步。在浙一師就讀的日子,豐子愷遇到了兩位影響他極為深刻重要的老師─李叔同(1880∼1942)和夏丏尊(1886∼1946)。在〈舊話〉一文中,豐子愷如此感嘆:「我倘不入師範,不致遇見李叔同先生,不致學畫;也不致遇見夏丏尊先生,不致學文。」

豐子愷一開始對夏丏尊這位老師並無好印象,一來因為入學時夏丏尊為舍監,管束學生生活瑣事。而到了課堂上,夏丏尊的治學卻又讓豐子愷為之一震。在〈悼丏師〉一文中,豐子愷回憶:「(夏丏尊)教國文的時候,正是『五四』將近。我們做慣了『太王留別父老書』、『黃花主人致無腸公子書』之類的文題之後,他突然叫我們做一篇〈自述〉。而且說:『不准講空話,要老實寫。』」在豐一吟為父親作的傳記中,更詳實地記下了當天課堂實況:「有一位同學寫他父親客死他鄉,他『星夜匍伏奔喪』,夏先生苦笑著問他:『你那天晚上,真個是在地上爬過去?』」並作結說:「言為心聲,寫文章就要善於寫出真情實感。文章並非不用古典,不發牢騷,就不高雅。」這樣新穎的觀念,豐子愷感到「驚奇與折服,好似長夢猛醒,恍悟今是昨非。」

 
  全文請見《大觀》2012年8月號第35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