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發展至清代,有了一統局面的趨勢。合稱「四王」的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發揮了極大的影響力,一直到清末,中國山水畫仍籠罩在四王之下。其中王時敏、王原祁祖孫二人開創的「婁東」,更有著「正宗」之名。王時敏(1592∼1680),初名贊虞,字遜之,號煙客,晚號西廬老人。他生長於明末,入清後則以書畫自娛,不再出仕。作為四王當中最年長,又是四王當中直接受教於董其昌者,他由董氏所接收到的南北分宗及倣古的畫學思想,得以實踐於繪畫上,使得他上承文人畫嫡系,下開山水畫正宗。他好收藏,對於後進提攜不遺餘力,使得他在清初儼然成為畫壇領袖:「淡於仕進,遊筆墨,嘯詠煙霞,為國朝畫苑領袖」(張庚《國朝畫徵錄》)。
相關於四王的研究,於學界已有不少豐碩的成果。近年來,先後有上海博物館「南宗正脈──上海博物館藏婁東畫派藝術展」及澳門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之「山水正宗──故宮、上博珍藏王時敏、王原祁『婁東派』繪畫精品展」,將南、北兩大典藏機構所藏之婁東派作品一併呈現。近日南京博物院亦展出「婁東藝脈─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婁東繪畫特展」,呈現正宗山水樣貌。
王時敏生平簡述
王時敏的家族為江蘇太倉的顯宦家庭太原王氏,南渡後幾經盛衰,至明後期,祖父王錫爵(1534∼1610,字符馭,號荊石)及叔祖王鼎爵先後考取進士,王錫爵於嘉靖四十一年(1562)進士,榜眼及第,通籍後由翰林院累遷至國子監祭酒。萬曆年間,王錫爵一度與首輔張居正不合而以養親為名歸鄉,但至萬曆十二年(1584)重新出仕,官科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內閣事務。萬曆廿一年(1593)升內閣首輔。王錫爵居官有介節之稱,居鄉有厚德之名。其人性剛寡欲,喜園藝,尤其對於書畫法帖收藏情有獨鍾。王時敏自幼跟隨在祖父身邊成長,至十七歲成婚時,才另闢別室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