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的時間跨度非常長,一般計算從一八四○年起始,直到一九五○、六○年代,其間湧現了許多傑出的畫家。隨著對海派繪畫藝術研究的逐漸深入,現代研究者將海派繪畫藝術大致分成了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而陸恢(1851∼1920)正處於這兩個階段之間,扮演了承先啟後這非常重要的銜接作用。
生平和學藝經歷
查俞劍華《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可知陸恢:「原名友恢,一名友奎,字廉夫,號狷叟,一字狷盒,自號破佛盒主人,原籍江蘇吳江,卜居吳縣(今江蘇蘇州)。書工漢隸,畫則山水、人物、花鳥、果品,無不能。少從劉德六遊,習花果、翎毛。嘗過僧寺,祝十八應真像,即以紙墨畫為描摹而歸。後晤吳大澂,相與談藝,大悅,縱觀吳之所藏,上窺唐、宋,下元、明,藝事大進。旋客吳幕,得遊三湘、遼東名勝。所歷既廣,筆意益蒼勁道麗,古拙幽深。嘗作〈衡山記遊圖〉八幅,房屋為生平傑作,謂可媲美黃易〈訪碑圖〉。光緒廿二年(1896)張之洞任江督,集海內名畫家補繪元王惲所進《承華事略》,以恢總其事。圖中衣冠、彝器悉准歷代制度。中年歸蘇州,潛心繪事,考訂金石文字,垂卅年。為清末民初江南老畫師,從遊者數十人。」這是比較常見的生平,也最多被引用。
不過我近日偶而翻閱上海歷史博物館館刊,得見俞經農先生〈俞宗海後人〉一文,並刊發了該墓誌銘拓片,倒是可以補充不少史料。從該拓片上看,該墓誌銘由吳縣何實睿贊文,婁縣俞宗海書丹,安吉吳俊卿篆簽,吳郡薛念椿刻石。全文共七百八十餘字,對陸恢的生平記錄更為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