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做專家,但是當了一個雜家。我想不管人,但很長時間以來一直在管人。」這是顧風先生在接受採訪時對自己的一句評價。因為出生在書香門第的緣故,顧先生很自然就喜歡上了文化。雖然在求學時期,碰上了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文革」這麼一個特殊時期,「應該讀書的時候沒能夠好好的讀書」,但是樂此不疲的顧先生依然實實在在地為建國以來的文化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一代人做一代的事,這是歷史責任!我不做了,可能留下一個缺環,不好交待!」顧風如是說。
顧風,一九五三年五月出生於揚州,字大風,號風父。自幼受家庭薰陶研習書法。後隨翁闓運、郭紹虞、林散之諸先生遊學,造詣精深。現為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揚州博物館館長、研究員,江蘇省文物博物館專業學術帶頭人。
您是揚州本地人嗎?
顧風(以下簡稱顧):我是揚州本地人,到我這一代大概有七、八代了吧,祖籍在昆山。
您是怎樣和文化結緣的?是因為工作,還是個人喜好?
顧:這和家庭有關,我算是出生在書香門第,我們家是世代書香。可能還是因為命運,基因裡面就有文化成分,很自然就喜歡上了文化。我們這代人既不幸也有幸!經歷了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文革」,包括後來的大發展時代。應該讀書的時候沒能夠好好讀書,其實損失的不僅僅是個人,對國家、民族也都是莫大的損失。人才的損失是國家最大的損失。若是沒有「文革」,按照我們當時的軌跡發展下去,可能我們對國家的貢獻要比現在大得多。但是,我們又有幸生於這個時代,讓我們有一種活了好幾個朝代的感覺,看到了歷史上要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才會出現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少讀了很多書本上知識,卻學到了很多實際本領,這也算是我們的人生財富吧!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先前您主要負責的工作,現在的身份?
顧:我已經從文物局局長、申遺辦公室主任的位置上退居二線了,因為現行的幹部制度,到時候就得退下來,我是搞業務出身的,搞業務、做學問是沒有退休的。現在還在做業務方面的顧問工作,還兼著博物館的館長。原來我主要負責兩塊工作:一塊是揚州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另一塊就是大運河申遺。揚州作為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的牽頭城市,承擔著許多具體工作和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