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壯(1903∼1980),出生於浙江杭州。原名頤,又名心源,初字羖初(一作養初),號羖廬,別號富春山樵者、富春山人。在廿七歲那年,發生日軍侵華九一八事變,因感慨國難家貧,加上自己從小體弱,故更號大壯,晚年更號老壯。其祖父張景雲,字倬五,號寅伯,光緒壬午(1882)科舉人。《清代硃卷集成・張景雲鄉試硃卷》履歷部分記:「浙江杭州府錢塘縣廩貢生,民籍。……住豐樂橋皮市巷口。」父親張硯蓀,字蔭椿,號壽薌、硯廬,又自署印瓢。其生年據《清代硃卷集成.張蔭椿會試硃卷》的記載是「同治己巳(1869)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考慮到參加科舉考試有時會出現「官年」的現象(即參加考試時少報實際年齡,少則少報一∼二歲,也有多至五∼六歲者),所以其真實出生時間或者在此年之前,卒於民國十一年(1922)。《清代硃卷集成・張蔭椿會試硃卷》履歷部分記:「浙江杭州府錢塘縣學附生,民籍。……住省垣豐樂橋上皮市巷口。」在古時,冒籍參加科舉考試是一項很大的罪名,張氏父子皆寫明自己為錢塘人,應是準確的記載。
張硯蓀年輕時飽讀詩書,頗有盛名,尤其擅長作科舉文章,光緒十四年(1888)參加杭州府鄉試,為戊子科舉人;光緒廿九年(1903)赴京師參加禮部會試,為貢生,而後繼續留京參加殿試,為大清癸卯科二甲四十一名進士,被授以清韯分度支部福建司主事。張蔭椿原配高氏,育有四子(張濟坤、張鍾巽、張澤咸、張熙泰)四女(張桂徵、張潤芳、張馨擷、張滿枝)。張大壯的母親章炳芹(1871∼1940),為張硯蓀繼室。章氏的父親章濬,根據章太炎自定年譜可知,章濬,字楞香,廩生屢試優等,道光廿九年(1849)拔萃將入選時,家素封以忌者諱言,遂歸不應試,鄉闈七薦不售,泊如也。同治初,左文襄(宗棠)督師至閑林鎮,濬獻地圖並陳善後策,頗見用。先是濬祖捐田千畝,建義莊,燹後券冊盡毀。濬悉心鉤稽,得七百餘畝,規複之家譜,宗祠以次修葺,凡勘荒修塘均實事求是,晚年猶與耆老規畫水利。稍倦,生平長於醫,為人治病輒效。晦則以詩自娛。又:年六十六,清光緒十六年(1890)卒。子男四人:長殤;次籛嗣,清光緒戊子(1888)浙江試舉子,嘉興儒學訓導;次箴,光緒壬寅(1902)浙江試舉子;次炳麟;次炳芹,女,適同邑蔭椿(即張大壯的父親張硯蓀)。張大壯在家裡排行第八,為章炳芹的獨子。由此可見,張大壯的舅舅即是鼎鼎大名的章太炎,而且正是因為舅舅的原因,張大壯才得以走上繪畫的道路,成為一代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