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在藝術創作和理論上,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吳湖帆說:「明代畫學砥柱自石田翁來,如文、唐輩出,鐘毓吾吳,一氣相承,幾三周甲子。直至萬曆晚年,始由莫雲卿、董文敏、陳眉公等移至華亭,複樹一幟,自是吳門派之別宗,亦即婁東派之先導也」(《吳湖帆文稿》),闡明了以董其昌為首的松江畫派在畫史中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及其主導性地位。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華亭(今屬上海)
人。萬曆十七年(1589)進士,選為庶吉士,之後授翰林院編
修,充皇長子講官。《明史•董其昌傳》對董其昌的繪畫評價為:「集宋、元諸家之長,行以己意,瀟灑生動,非人力所及」。董其昌創造出了文人畫風新格調。
他的繪畫創作,講究筆法的書法性表現,用筆鬆秀靈逸,沖和樸厚,墨色明潔清麗,畫風古雅秀潤。同時,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論」、「文人畫」等畫學理論,對當時以及後世畫壇產生極大的影響。董其昌自言:「吾松畫道,自勝國時湞溪曹雲西及張子正、朱壽之之後無複嗣響,邇年眼目一正,不落吳門習氣,則自予拈出董巨,遂有數家,趙文度、沈子居為巨擘」(沈士充〈長江萬里圖〉卷)。董其昌的摯友陳繼儒曰:「畫以士氣為主,自吾鄉董思翁拈提正印,文度、子居同時同參,始從文、沈兩先生直溯元四大家,以及荊關、董巨,皆以李營丘為師。營丘以盧鴻乙為師,此士氣派也。獅子一滴乳,散為諸名家」。董其昌儼然已經成為「松江畫派」的精神領袖。同時,明末清初吳門、新安、武林、姑熟等各地湧現出的畫壇名家,均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董其昌藝術理論的影響。誠如楊新〈「玩」的藝術表現─漫談董其昌的繪畫創作〉一文所言:自明末至清亡的三百餘年間,中國的畫壇和書壇進入到「董其昌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