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提到黃永川之名,民眾們第一個聯想到的便是插花藝術。確實,身為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永川在插花藝術的耕耘及推廣上的努力,容易讓人忘了他原是畫家出身。
學習歷程
黃永川自述中說,自己從小便喜隨手塗鴉,但家居鄉下,並無接受繪畫教育的環境。直到高中才得以進入吳梅嶺門下,接受繪畫的指導。之後考上師範大學美術系,當時師大名師眾多,溥心畬、黃君璧、林玉山……等多位大師級的前輩畫家均在此任教。接受了眾多名師的教導,黃永川的畫技在大學階段更為成熟。一九六六年,正值準備畢業展之際,黃永川以三通屏的大幅作品〈橫貫公路〉獲得國畫組第一名。橫貫公路於一九五六年開工,成為臺灣知名的風景景點。當時臺灣的水墨畫教學雖開始提倡寫生,但大部分的作品仍以臨摹為主。因此在以實景為本的作品中,常常出現不看題字便無法得知所繪何地的情
況。但黃永川此作卻將橫貫公路知名的地理風貌如實表現於畫面上,但運用的仍是傳統筆墨,且自成一格。
畢業後,黃永川並未延續自己的繪畫創作,而是選擇報考研究所。文化大學是當時臺灣唯一的藝術研究所,課程內容以史論為主,正合黃永川充實藝術理論的期望。以美術史為主的研究所生涯,對於佛教美術產生了興趣,因此以六朝時代的美術為主題進行研究。
研究所畢業後,黃永川即進入國立歷史博物館工作,直至退休。大學時代第一次由師長帶至國立歷史博物館(當時名為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參觀時,便被館藏的眾多珍貴文物所吸引;位於史博館旁的植物園亦讓黃永川更覺得其地理位置優雅清幽,他曾說當時年少的自己對史博館情有獨衷,更常常到此寫生,親近文物與自然。黃永川說,自己即將畢業之時,研究所恩師莊尚嚴曾問他要不要到國立故宮博物院工作。他則考慮到故宮雖有眾多一級的文物收藏,但收藏內容以古代精品居多;史博館則包羅萬象,即有古代文物的養分,又有現代創作的更新力量,因此選擇任職於歷史博物館。
館渡過了四十寒暑,直到退休。在博物館任職時曾赴大英博物館進修,或因業務需要而參訪世界各大博物館,也曾參與故宮文物清點,賞玩不少古今藝術。而遊歷是開闊眼界之不二法門,各地的山水風光,都成為黃永川筆下的養分。史博館除了工作環境優美,工作內容亦讓黃永川於品鑑以及個人藝術基底都有成長。但有時公務的繁瑣卻也讓他無法專心於創作上,至二○一○年退休後,終於得以將心力全數移至於書畫創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