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清初的畫壇上,幾位遺民成為研究顯學,梅清便是其中之一。學界目前對於他的研究議題廣泛:他的家族、生平、交遊、詩文、繪畫風格、美學等,皆已有不少學者關注。而他的黃山畫作,更被視為是其代表之作。學者們關注梅清的時間點頗早,自一九八四年所舉辦的「紀念漸江大師逝世三百二十週年暨黃山畫派學術討論會」上,便已有楊臣彬與蔣華兩位學者討論梅清。至今,對於梅清美學、詩文仍吸引不少學者論述。
梅清原名梅士羲,屬士字輩,於家中行四;初次赴童子試時,因夢境而改名。關於梅清的相貌,他的好友汪懋麟形容為「顏如秋水美丰儀」,韓魏稱「瞿山主人秋水姿」,這些抽象的讚譽或許讓人想像梅清是個文質彬彬、容貌秀美的男子。但據他的子侄梅磊所言:「淵公精悼短小,能舞劍發矢、上馬如飛,為戡亂才」,則較為具體地描述出梅清身材短小,但上馬輕快、可使劍拉弓。
梅氏家族於宣城一帶居住已久,可上溯至五代。其先祖來此地作官,喜宣城民風純樸,因此由浙江吳興遷居至此,自唐末以來樂居宣城七百餘年。梅家在當地歷來是書宦世家,出過許多名人:如宋代名臣梅詢(964∼1041)、名詩人梅堯臣(1002∼1060);明代戲曲家梅鼎祚(1549∼1615)。梅清曾有詩頌揚家族由宋代自祖父輩的先賢,最後自誇「勛華文章之業乃吾家之事」!顧景星曾言梅清「以名家子早陟公車,故其負氣甚豪,未嘗屑屑於尋尺」,說明了梅清早年於藝壇的聲名並非自己獨力闖蕩,而是與家族並進的結果。
梅氏一族文風鼎盛,文化根基雄厚。梅清在一門風雅的環境中成長,享有家族的文化根柢,但也有著注定以文維生、走上科舉之路的義務。梅清自小耳濡目染,對於繪畫很早就產生興趣,但父親管教甚嚴,督促他用功應童子試。一六三八年,十六歲的梅清如願通過了童子試,但父親也在同年去世。服父喪期間,梅清一直多病,在病中向方文學詩,得到鄉里前輩的諸多指點與提拔,並「引為忘年之交」。 |